-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预防医学 2012年3月第23卷第 2期 JiangsuJPrevMed,Mar,2012,Vo1.23,No.2 ·39 ·
· 综J、述{‘一 ·
氯乙烯致癌作用与危险度评价
王民生 ,蒋晓红 ,常元勋
1.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南京 210009;2.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191
摘要 : 氯 乙烯是一种 已知的致癌剂和应控制 的化学物 。动物实验表明,氯 乙烯可在多种动物 中诱发肝血管 肉瘤及其他
肝肿瘤 ,不 同品系的动物对氯 乙烯致癌性的敏感性不 同,最敏感 的Sprague--Danley大鼠,无论经呼吸道吸入还是经消化道吸
收都可导致大 鼠发生肝血管肉瘤 ,肝血管 肉瘤和肿瘤 的发生率均具有 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接触氯乙
烯工人的肝癌危险度增加 5倍 ,平均潜伏期为 22年。氯 乙烯所致 的肝肿瘤 ,其突变谱 明显不 同于非氯 乙烯所致 的肝肿瘤 。
氯乙烯代谢产物形成的DNA加合物 ,特别是 1,N6一乙烯腺嘌呤,有前致突变剂特性,是造成 ras基 因和 p53基 因中A:T碱
基对发生置换突变的原因。目前认为血清癌蛋 白p21和 p53作为 VC致肝血管 肉瘤 的效应生物标志物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
早期发现肝血管 肉瘤 。从动物实验所得资料进行的危险度评价 ,似乎高估 了实际的危险度 。
关键词 : 氯乙烯 ;肝血管 肉瘤 ;致癌作用 ;危险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9070(2012)02—0039—04
氯乙烯 (Vinylchloride,VC)是一种重要 的化工 卵巢细胞基 因的正 向突变。可致 中国仓 鼠骨髓 嗜多
原料 ,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 。环境 中VC污染水平 染红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 交换 (SCE)
持续增加 。研究表 明,这是 由于 VC在无氧条件下经 率增加 ,还可引起小 鼠肝 、肾、脾等多个脏器 的DNA
特殊微生物作用,由含氯较多的氯化 乙烯 [过氯 乙烯 损伤 。
(PCE)、三氯乙烯 (TCE)和二氯乙烯 的同分异构体顺 王 民生等…2。应用单 细胞微量凝胶 电泳技术
一 1,2一二氯乙烯 (cis一1,2一DCE)、反一1,2一二氯 (SCGE)方法 ,检测大 鼠吸入 VC染毒对肝细胞 DNA
乙烯 (trans一1,2一OCE)和 1,2一二氯 乙烯 (1,2一 损伤情况发现,大鼠吸入 (1900±50)ppm 的VC2小
DCE)]脱氯形成 的。 目前研究认为氯 乙烯是一种致 时可引起肝实质性 (即肝细胞)和肝非实质性细胞 (包
突变物、确定的人类致癌物 ,长期接触氯 乙烯可导致 括 内皮细胞 、Kupffer细胞 、贮脂细胞等)的DNA 断
作业工人肝血管肉瘤。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氯乙烯可 裂损伤 ;还可引起外周血淋 巴细胞 DNA 断裂损伤 。
能是一种 多系统 、多器官 的致癌剂 ,可诱发人类多种 用新鲜分离 的大 鼠原代实质性肝细胞和非实质性肝
肿瘤,尤其是肝细胞癌 (HCC)和肝脏以外 的消化系统 细胞体外用 50~200x/g/mL的VC处理时 ,也可引起
肿瘤等。其主要代谢产物氯乙烯环氧化物 (cEO)和 2 大鼠原代肝细胞 DNA 断裂损伤 ,呈剂量一效应关系,
一 氯乙醛 (CAA)具有强烈的烷化作用 ,目前认为是 而非实质性肝细胞单独用 同样浓度 的VC处理时,未
VC致癌的主要活性环氧化中间代谢物 ]。本文综述 发现有明显的DNA 断裂损伤。只有将非实质性肝细
了VC有关致癌作用与危险度评价的流行病学调查和 胞装入透析袋 ,在和实质性肝细胞混合用 VC处理时 ,
实验室主要研究结果 。 才出现一定程度的DNA损伤。可以认为在非实质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x
- 医养中心营销策划方案.pdf VIP
- 2025年医疗服务行业人力资源报告:医护人员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 电气设备-独家解析-特斯拉4680电池结构与工艺设计-杭州车知知.docx
- 民族团结进步.pptx VIP
- 【OBE课程改革】《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pdf VIP
- 武汉地区区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成井方法、基坑工程连通性抽水试验、降水水位计算与预测、回灌试验技术要求.pdf VIP
- 生产车间5s管理制度.docx VIP
- 【完整版】视频会议系统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ocx VIP
- 国新基金组织架构.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