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靠实力学风不正难实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强国靠实力学风不正难实现.pdf

《科学与社会》 SS 科研道德与学风建设 科技强国靠实力 学风不正难实现 苗德岁 美国堪萨斯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 自改革开放 以来 、尤其是近 2O年来 , 随着竞争机制引入科研领域 ,中国科研人员与 其西方 的同行们一样 ,也面临着 “不 出版 即出 局” publishorperish 的巨大压力。科研人员 并非是不食人 间烟火 的神仙,在科研工作业已 成为一种谋生职业 的今天 ,个人 的成败得失、荣 辱升降、乃至于在中国特有国情下的住房大小、 收入多少、地位高低都系此一身,出文章、出成 果,就非同小可 了。因此 ,文章高产 、经费包揽 、 奖状贴满、声名昭显、院士荣选对当今科研人员的诱惑何其大也。重赏之 下,必有 “勇”夫 ,在这种追求 SCI论文高产指标形 同当年追求亩产万吨的 高产指标的大背景下,一场科技论文 “大跃进”的运动方兴未艾 ;因而 ,形形 色色的科研不端行为不断涌现 、时有披露,便非为意料之外而实属常理之 中 了。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科学道德建设问题 ,包括如何与科研不端行为 作斗争这一议题 ,闯入 了我们的议事 日程。 作者简介 :苗德岁,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 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所客座研究员。研究方 向为古脊椎动物学。 34 《科学与社会》 SS 一 、 科研不端行为,古已有之于今为盛 科研不端行为,几乎与科研活动的产生一样古老。据说 ,托勒密对天像 的 “观测”大多不是仰望埃及海岸的夜空,而是在亚历 山大城的图书馆里俯 首书卷;伽利略的不少实验结果,均无法被他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同行们所重 复;孟德尔豌豆实验的统计数据,竞天衣无缝地让人难以置信 ;达尔文曾被 指控有剽窃之嫌 ,他与华莱士在发现物种起源的机制方面 即:自然选择 的 优先权 的历史公案,迄今依然是众说纷纭。不少科学史上的金佛像 ,似乎都 有着一付泥脚板o[13 众所周知 ,科学发展之初 ,科研尚未成为一种职业 ,一些人 出于对某些 自然现象的好奇,自发地提出些问题,并竭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去探索其答 案。那时候,他们不 占位子、不拿票子,只要提出的假说和理论不是耸人听 闻或是触犯教义 的异端邪说 ,一般很少受到公众的注意 。自然 ,公众也不会 要求他们对公众尽责。这种情形 ,在工业革命 以后逐渐改变。尤其 自二战 以来,科学技术 已与人们的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科研工作早已成为一种安 身立命的职业,科研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各 国 尤其是发达国家 政府对科 研的经费投入也El益增多,科研成果 特别是应用科学及生物医学方面的 , 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乃至于身家性命 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科研人员肩负的责 任,自然而然地亦愈来愈重 。以美国为例 ,基础科学研究经费一半以上来 自 政府资助 ,故大多数科研人员既是专业人士又是社会公仆 。因此,负责的科 研行为及科研道德问题,渐渐地引起了公众 的注意,并成为纳税人向科研机 构及其人员常规问责的重要内容之一。[2 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随着美国的媒体广泛报道了几起 “恶性”科研不端行为 的案例,上述情形发生了急转直下的戏剧性 的变化。 这些案子主要发生在生物医学领域 ,有 的还涉及到临床试验 ,简直是性命攸 关的大事 。这几起科研不端行为案包括 :波士顿大学癌症研究人员斯特劳 斯 MarcJ.Straus ,指使其课题组人员及医院护士们,在收集临床试验资 料时弄虚作假 。在美国数所医学院校做过研究工作的、来 自伊拉克的医学 院学生阿尔萨布提 EliasA.K.Alsabti ,于 1977—1980年间发表了纯系 剽窃的论文近 6O篇,有不少文章竟然除了标题和作者署名外 “一字未易”。 第 1卷 第 1期 2O11年 35 麻省总医院的病理研究人员约翰 ·朗 JohnLong ,把采 自猴子身上的细 胞样品,作为 “人体”实验所用的标本 。耶鲁大学 的生物医学研究人员索曼 VijayR.Soman ,在其发表 的三篇文章的结果 中弄虚作假 ,并在其它一 些文章里 ,故意抛弃与结果不符 的原始资料 ,最终被迫撤消 12篇业 已发表 的文章o[33 我们迄今所见到的科研不端行为 的披露,可谓冰山一角。一项 由明尼 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马丁森 BrianC.Martinson 2005 等人对在职中、青 年科研人员的抽样调查所作的统计分析揭示 :在此前的三年里 ,回答问卷的 3,247人中,承认曾有 “伪造或剽窃”的占不足 1.5 ;但承认有 “迫于研究 经费资助方 的压力而修改实验设计 、方法或结果”等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占 15.5 。总体而言,承认 曾有 “失范”行为 即: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