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品;其清热解毒除湿之效较其它各种黄连 著,用川木通以示术4以四川所出为佳,川木通为
藤本,出于四川大山中,阳山一面,其质嘶莨松,味淡无毒,祛饮除湿,通经活络,需与马兜铃
科之关木通鉴别,后者有毒,故王老弃之不用,厚朴伪品甚多易于作假较难鉴别,以川中所出,
皮厚而味辛香微苦,皮色深黄褐者为佳,皮薄而昧苦甚,皮虽厚而味淡者,伪品也,临症不可
用。强调道地药材的使用,说明正是药物质量对临床疗效的重要性,王老反复告诫:临床辨证
立法固然重要,对药材的选择同样重要,尤其对整个方剂起重要作用的重点药物“君药”,更要
使用优质的道地药材。否则一味不当,疗效全无。小儿脏气轻灵,随拨随应,道地药材的有无,
其效更显。王老书中强调“一草一木如一兵一卒,必须熟悉其产地、性昧、归经、升降沉浮、
开合补泻、大毒、小毒、无毒、以及炮制后的药效等,只有对药了如指掌,才能用兵如神,并
总结出独特的用药经验”。
d)巧用药引增疗效细心治学真写照
药引,是中医特有的种临床用药方式,有人认为是民间说法,其实在仲景《伤寒论》中即
有记载,如“桂枝汤”方服后,有“服己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的记载,稀粥即
是药引,孙恩邈《千金要方》中,蜀椒汤后有“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内姜汁及蜜”的记载,姜
汁、蜜即药引,后世医家,亦有重视者,尤其为临床家常用之法,在古典医藉中常放在处方后
附带的“方后注”或“煎服法,,中出现,单用时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整个处方并不起主要
作用,但对处方中其它药物药效的发挥具有引导或激发作用,对处方整体疗效具有增效的药物。
按其作用和中药学的规范分类,应属广义引经药范畴,从王老书中对药引的使用,可谓独具匠
心。如治疗久咳的“滋阴润肺饮”加蜂蜜、鸭梨以增强养阴润肺之功,治疗呕吐的“和胃止呕
饮”熬好药液中加入生姜汁一滴为引,状增强和胃止呕之功,治渊鼻,用葱白头为药引,以增
强疏风通窍之力,治鼻衄王老书中强调“引药应用:1.实热者加用牛膝引热下行,加黄连木通,
泻心与小肠经,以使热从小便而解。2.阴虚内热者,加童便为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治咯
外敷方,用白酒、童便、面粉,为引以祛风通络,行气活血,治锁肚所制通锁汤,用蜂蜜为引,
以增强润肠通之力,治五软煎水外洗方中加葱白,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以上种种均从不同
角度体现出引经或激发方中其它药物的药性,增强了方中整体治疗的明显效果。细微之处见功
力,临证药引所蕴含的,正是王老一切为病人,一切为提高临床疗效,严密细致的治学态度的
其实写照。
陈陶后教授论小儿脾胃辨证施治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鲁艳芳
吾师陈陶后教授从事儿科临床40余年,禀承东垣、仲景,借鉴现代研究,对小儿脾胃的辨
证论治有独到见解,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
一93.
壮”的小儿之体,作用尤为重要。脾胃疾病还能引起其它脏腑功能障碍,产生多种疾病,严重
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故重视脾胃对疾病的治疗及儿童保健非常重要。
学贯中西论脾胃 。
消化系统是由长而迂曲的消化管和一些消化腺所构成,具有运送、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功能。消化管始予口腔,经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肝、胰。
此外在消化管内还有许多小腺体。这些消化腺的分泌物借导管排到消化管腔中,以帮助食物的
消化。唾液与淀粉、胃液与蛋白质、胆汁与脂肪消化关系密切。此与中医的脾系非常相吻合。《素
问·太阴刚明论》言“脾与胃以膜相连耳”,围绕脾胃为中心形成了“脾系”。《灵枢·肠胃》所
言,胃有上口称上脘,下口称下脘,之间称中脘,统而称胃脘,与现代解剖所言极是。《难经集
注·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扃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
意”。《医林改错·亲见改正脏腑图》中记述:“脾中有一管,体象玲珑,易于出水,故为珑管。
脾之长=短与胃相等,其位在心之右,与胃以膜相连而在-胃之右下方。其形如刀镰,其色赤紫,
质软如膏”,似乎与现代之脾,胰相似。李挺《医学入门·脾脏赋》说:“脾之有大络,其系自
隔下正中,微著左胁于胃之中,与胃包络相附。……上下有二系,上者贯膈入肺中,与肺系相
并,而在肺系之后,其上即咽门也。咽下,胃脘也,胃脘下即胃之上口也,其处谓之贲门。……
若胃中水谷腐熟,则自幽门而传入于小肠。”说明“脾系”包括了胃、食管、咽以及连于胃幽
门的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
口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提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完整版本易修改).pptx VIP
- B-65522CM_01-αi-B βi-B 伺服电机规格.pdf VIP
- 采购部员工年终总结.pptx VIP
- 《老年人能力评估从业人员培训指南》.pdf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pdf VIP
- 投资项目风险因素识别核对表.docx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2025修订版)含答案.docx VIP
- DB11∕T 512-2024 建筑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pdf
- Unit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人教PEP版).docx VIP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2025修订版)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