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第28次全国中医JLltil学术大会置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JLlil.)疑难瘸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学术论文汇编
火把花根、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蝉衣、僵蚕、蜈蚣等。实践证明此类药物确能祛风除湿、
抑制免疫反应,可显著降低蛋白尿,提高肾病缓解率。
乌梅丸治疗小儿肺系疾病脏腑相关理论探讨
宋桂华宋欢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1.方药分析
仲景首创乌梅丸,此方由以醋炮制乌梅为君,取其酸涩敛肺之效;蜀椒、细辛为臣,黄连、
黄柏、干姜、熟附子、桂枝、当归、人参共为使药;以蜜为丸。甘缓润肺,为使药。从药性与药
效而论,黄连、黄柏性寒。再加上性热的辛、桂、姜、椒、附,可谓寒热并用一扶阳以散肺寒,
清肺而不伤阴;从药味与药效而论,重用乌梅之酸,以椒、姜、桂、附及细辛之辛,还有黄连、
黄柏之苦,加甘味之人参、当归、白蜜,可谓辛甘酸苦合用,各有所得一“辛”宣散肺气,“甘”
补肺润肺,“酸”敛肺气涩肺阴,“苦”泻肺热兼燥湿坚阴。苦寒坚阴,辛甘化阳,酸甘敛阴,
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全方集收涩、调和、固敛、宣散、通降、温补、养护于一体,蕴柔肝疏肝、
宣肺敛肺、健脾温脾之意,在《伤寒论》中实属经典之方。
2.脏腑相关关系
五脏之间生克乘侮,脏腑之间经络上相互联系、互为表里,一脏之病往往涉及它脏。乌梅丸
主治厥阴肝病,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而脾为后天之本,对小儿生理病理起重要的调
节作用。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治疗时不仅从肺论治,从肝、脾治疗也
很常见。乌梅丸治疗肺系疾病有其理论依据,现就此三脏的相关关系作以下分析。d
2.1肝肺相关
肝体阴而用阳。与小儿生理特点相符,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故感邪易从热化。又小儿
肝常有余,当肝木用之太过,便化火而成肺金,金气不降,逆而咳喘。久而久之,阳不能化阴,
加重肺金损伤,而致呼吸系统疾病迁延反复。如术叩金鸣,木火刑金,木旺侮金等。从经络学上
来说,足厥阴肝经在肺中和手太阴肺经首尾相接,肝经的一条支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灵枢·经脉》)。肺主一身之气,肝调一身之气。肺主外风,肝主内风,两者在生理上相互
依存,病理上相瓦影响。乌梅丸中辛散与酸收之药相和合,调畅气机,使肝气得升,肺气得降,
则喘息、咳嗽等肺系之症自平。故武维屏…倡哮喘从肝论治.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哮喘疗效显著,
并创造了哮喘病机模型图,简明、精炼地概括了哮喘的发病机理,这对运用乌梅丸进行调肝理肺
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启发意义。
2.2肝脾相关
乌梅丸的基本病机为“寒热错杂”,脾属土。肝属术,木乘土虚.又因肝为风木之脏,又为
将军之官,故肝脏之病多涉及他脏。何丰华等认为此方治疗疾病的主要类型为“肝术不和”嵋1。活
52l
第五部分 学术讨论
用乌梅丸使“风木得静则中土自安,脾胃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泄木安土”的效果。正所谓“肝
木疏土,土得木而达之”、“脾土营木,木赖土以培之”。 正如《金匮要略》云: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明代·万密斋云: “小儿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峰起。”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本质是正虚,“顺势扶持”是诊治的关键,当“标本兼治”,其病位虽主要在
肺,但常可累积于脾、肝,而乌梅丸丰治厥阴肝病,因此从肝脾两脏着手,从“气”字着眼,也不
失为治疗,bJI.肺系疾病的一条出路。廖若莎‘3‘从此点出发,强调健脾疏肝,调畅气机的关键,为儿
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乌梅丸气血同调之意甚符。
2.3脾肺相关
《脾胃论》日:“脾胃虚则肺最受病”, 《内外伤辨》亦言:“脾胃一绝,肺气先绝”。小
儿脏腑娇嫩,易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致肺系及脾系疾病的发生。肺为主气之脏,脾为生≮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饮食入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气,虽日周布诸脏,实充上输于肺,
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十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益壮,化水下降,泽及百体力”(《医碥》)。脾
胃运化不输,母病及子,肺失濡养,使呼吸系统疾病加重。脾属土,肺属金,正所谓“培土生金”
就是根据母子相生,采用补养脾胃的方法使肺脏强壮,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发现补脾的方法有保护气道粘膜、调整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