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石灰的燔烧及应用论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石灰的燔烧及应用论略.pdf

《自然科学史研究》 第3O卷 第 1期 (2011年):45—54 Studiesin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sVo1.30 No.1(2011) 中国古代石灰的燔烧及应用论略 容志毅 (广西民族大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宁 53OOO6) 摘 要 中国古代使用石灰的时间很早,但有关它发展演变的历史,却没有 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考古证实,还在4000年前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遗址中, 就已经有了用石灰岩燔烧的石灰,而最早记载石灰的 《周礼》,其中的石灰却是 用牡蛎壳燔烧的。然 自汉迄明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使用的石灰则多系以石灰 岩燔烧而成,且应用渐广,举凡居家El用、军事战争、治病疗疾乃至丧葬习俗及道 士炼丹等活动,石灰都曾在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关键词 石灰 中国古代 燔烧 石灰岩 中图分类号 N092:06.0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000—0224(201i)01—0045一i0 石灰在中国古代 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物品之一,举凡房屋涂抹、驱虫消毒、墓葬、战 争、炼丹、医药、印染等等,无不与石灰的应用密切相关。但遗憾的是,与石灰在历史上的 广泛影响相比,国内学界还没有给予它足够的重视,无论从何种角度衡量,目前对于石灰 的研究都与其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不相匹配。然而令人稍感欣慰的是,20世纪8O年代 初 ,在一篇讨论中国古代胶凝材料的论文-1中,作者对其 中涉及到的古代石灰状况 曾有 过一些专门的探讨,并对发掘的样品进行了化学鉴定,从建筑材料的角度,通过数据和图 表分析,对古代石灰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做了大致的描述。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建筑以外的 角度,就中国古代石灰发展演变的历史概貌略予考说,以期给石灰勾勒出一幅更清晰的轮 廓,也为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一爿窥视的窗口。 1 考古与 《周礼》中的石灰原料:齐家文化的石灰岩与齐国的牡蛎壳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代于谦(1398--1457年)这首 《石灰吟》,大致揭示了燔烧石灰的原料、过程及颜 色。但要考明中国古代开始燔烧石灰的具体时间,似又难以遽定,若以文献记载论,则石 收稿 日期:2010—03—20;修回日期:2010.07.18 作者简介:容志毅,1957年生,广西容县人,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学科带头人,主要研 究方向为道教科学技术史。 自 然 科 学 史 研 究 3O卷 灰的燔烧时问大约不会晚于战国。据 《周礼 ·秋官 ·司寇》①载:“赤友氏掌除墙屋,以蜃 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2],250页)知当时已设有专门以石灰对房屋 进行消毒的官员,他们燔烧石灰所使用的原料不是石灰岩,而是海边习见的牡蛎壳,并称 这种以牡蛎壳燔烧的石灰为 “蜃 ”。现在知道 ,牡蛎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 ),与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相同。将牡蛎壳堆积燔烧或入窑燔烧,分解出二氧化碳后,所得即石灰 (CaO)。其化学反应式为: CaCO3墼 ca0+COt 据现代药理,石灰对病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通常情形下,若将病菌浸于百分之一的 石灰液中,则二、三分钟后即可使其失去活力。其中原因大概有三:一是石灰甚能吸水,病 菌体内之水被吸则亡;二是石灰遇水所成之氢氧化钙能侵夺病菌体内氧气,使之缺氧失 活;三是石灰与二氧化碳作用,能于病菌外表生成坚硬的碳酸钙,致其窒息而亡。战国时 人虽不明就里,然经验缕缕告知,石灰确具驱杀害虫之功。 非唯如此,战国时人还将石灰用于棺椁的防潮和祭祀器皿的涂饰,《周礼 ·地官 ·司 徒》即云:“掌蜃:掌敛互物、蜃物以共固圹之蜃;祭祀,共蜃器之蜃、共 白盛之蜃。”注云: “互‘物’,蚌蛤之属;‘固’,犹塞也,将井椁先塞下,以蜃 (按即石灰)御湿也。郑司农说, 以《春秋传》日始用蜃炭,言僭天子也。”唐贾公彦 (生卒年月不详)释 日:“互‘物’,贝蛤之 属,收其

文档评论(0)

kfigrmn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