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薛公岭隧道浅埋粘土质围岩支护结构设计
李志军张永伟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06)
摘、要本文结合薛公岭隧道浅埋粘土质围岩的支护结构设计,重申了新奥法施工原理,并深
入细致地分析了锚杆加固机理和粘性土物理力学性质随着含水量发生显著变化的现
象;之后主要提出三点异议,针对此点阐明自己的观点,指出现行隧道支护设计时,简
单采用工程类比法存在的弊端;同时提出“拉压效应”和“二次围岩”新概念,并提出浅
埋段地表预加固的新方法。
关键词 浅埋隧道粘性土蠕、变拉压牧应=次围岩
1前言
我国区域辽阔,地形复杂,尤其是地势起伏多变的山谷丘陵地带,对公路建设提出了很高
的要求。根据路线的选取要遵循“经济、合理、适用”的原则,修建隧道可以缩短公路里程,改善
线性和交通运输条件,从而提高车速,并能保护国土环境,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有着十分
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公路建设中隧道工程日渐增多,逐渐代替了以前那种
“逢山尽量绕着走”的做法。
但是随着公路隧道的日益增多,其选线也面l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多数隧道都有可能穿越偏
压、浅埋、软土、滑坡等不良地段,成为隧道建设中的施工难点。目前这些不良地段的加固方案
均根据以往工程经验,以工程类比法为加固设计依据,况且类比前提几乎只考虑围岩的类别。
而忽视了围岩的具体物理力学性质,也未加细致深入地分析支护结构的加固机理,使部分结构
的支护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同时也有可能给隧道的后期运营埋下安全隐
患。因此,结合薛公岭隧道在浅埋粘土质围岩中的支护方案,与广大隧道工作者共同探讨特殊
地段加固方案的合理性,同时探寻新的预加固方法。通过新的施工工艺推广,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工程安全系数,保证工后的顺利运营。
2工程概况
薛公岭公路隧道是“青岛国道主干线汾阳至离石”段最长的隧道。隧址区地处吕梁山脉基
岩中山区,是构造运动上升区,其形成受中生代燕山期构造控制,以剥蚀为主,侵蚀次之。海拔
1489~1716m,相对高差227m,微地貌为分水岭、沟壑、坡、梁等,基岩冲沟多呈“v”字型,局部地
段为基岩陡坡。区内虽基岩大面积裸露,但植被十分茂密,为国家自然森林保护区;自然坡度
一般loo.200,部分坡脚残积层厚约0.3~8m。
隧道分左右双线,第七、第八两个施工合同段。第八合同段起讫桩号根据原设计分别为左
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净宽9.75m,行车道7.5m,限高5m。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
计,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单心圆结构。
166
3问题的提出
设计单位在做完勘察之后,根据隧道围岩的岩性、岩体结构、结构面发育特征、物理力学参
数及各项定性、定量成果资料综合分析,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将第八合同段围岩分类如表
1所示。
隧道围岩分类表 表1
围岩类别 IV Ill u浅 明洞
LK28+300一 呦+350一 U(29+090~ I心+305一
起讫桩号 蚴+350 LK29+090 LK29+Ⅻ UC29+310
RK28+300一 RK28+370~ 砌(28+950一 R∞+235一
起讫桩号
RK28+370 RK28+950 RK29+235 RK29十240
于山体坡脚部位,属浅埋区。地表植被丰富,主要为杂草和油松,表层土体肥沃,植物根系发达
(图1和图2)。
图1左线进口 图2右线出口
根据设计文件,隧道浅埋段埋深最少只有3.99m。后探明左线进口段土质围岩约30m,右
线出口段土质围岩约50m。在施工时发现,隧道左线进口、右线出口围岩性质与原设计大相径
庭(原设计文件是纯粹破碎灰岩),清表开挖时两者表层均为松散土夹石,为明显残存坡积物。
探坑从上至下表现为腐殖土、粉性土、粘性土(图3)。开挖至隧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年级下学期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54课时).doc VIP
- 2025年绿色矿山建设技术挑战与机遇报告.docx
- 住房公积金贷款全权代理委托书范本.docx VIP
-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美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docx VIP
- 【北师大版】二年级《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第1课《清洗我的小水杯》课件.pptx VIP
-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实验报告.doc VIP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ppt VIP
- JB_T 7334-2016 手拉葫芦.pdf VIP
- 燃气管道施工方案.doc VIP
- DB15T 3962.3-2025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第3部分:黄金行业.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