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频考点》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VIP

2015版《高频考点》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版《高频考点》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东升高中 余小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分析儒家思想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使学生意识到这是时代的需要,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2.充分利用材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形成原因: 方法指导:纵观中外历史,大凡社会转型(社会大变革)时期,共同之处有哪些? ①、都有新的经济因素②、新的阶级③、新的思潮,思想文化活跃,诞生大批思想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铁犁牛耕,经济发展,井田制崩溃; 土地私有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宗法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 (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 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说明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二、诸子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1、归纳 学派 人物 阶级 主要思想 儒家 ? ? ? ? ? ? ? ? 墨家 ? ? ? 道家 ? ? ? ? ? 法家 ? ? ? 2、思考讨论:以下观点是谁的主张? ①、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这叫“无为而治”。 ②、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 ③、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④、性本善 ,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⑤、我尊孔子,但主张性本恶。君船民水,故人君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⑥、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 三、重难点突破:诸子百家思想的意义及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材料二: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荀子的思想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曰: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道家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 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墨家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摘自《墨子》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法家思想的影响?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材料二: “以法为教”、“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材料三::“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四、知识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知识树) 五、课堂延伸:探究“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