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统计史上一场意义深远大争论.pdfVIP

新中国统计史上一场意义深远大争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中国统计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疑第十五次全豳统计科学讨论会文集 新中国统计史上一场意义深远的大争论 贵州省统计学会俞宗尧 粉碎林彪、“西入帮’’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愚想路线指导下,统计学界 一扫过去万马齐喑局面,又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春天,于是对 统计学性质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1978年1月27日至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在四川峨 嵋露开了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全国统计教学、科研规划座谈会。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召歼的,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形成的禁区。会上对 数理统计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实际作了客观的中肯的评价,并提出把数理统计学 放在应有地位。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统计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中国统计学 界主流统计学派对数理统计学认识帮态度酌转折点。峨嵋会议之盾一门或--II统计学 之争开始显象化。 在这样大好形势下,年逾古稀的中囡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戴世光教授以极大的理 论勇气挑起了论战。健在1979年第2期《经济研究》上发表了著名论文:《积极发展科 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该论文指出:“国际科学界,只有 一门统计学,也即作为应用数学分支的数理统计学……。它(指来自苏联理论的社会 经济统计学)不过是来自囡家政府统计部门搜集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的某些工作经验, 葫不是一门统计学挣。 (《戴世光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6页) 1980年,戴世光教授又发表了关于统计学基本问题论文的姊妹篇——《实践是检验统 计科学的唯一标准》(《统计研究》第l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11月)该论 文进一步分橱了苏联所谓统计理论的要害,并为统计科学正了名。对这两篇论文,拥 扩者和反对者分成两派,即承认一门统计学还是两门统计学。其争论的根本焦点是: 由苏联学者创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否是--I7正统的统计学,或者Elj欧美学者创立的 数理统计学才是一门正统的统计学。以此为肇始,掀起了我国统计理论界统计学是一 门还是两f了之争的轩然大波,使之这场异常激烈争论长达二十余年之久。同时,也揭 开了新时期统计学科建设划时代的新一页。这场争论除了1979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第 一次全国统计科学会成了热门话题外,也延续]!I]1981年5月在北戴河召开的第二次全国 统计科学讨论会。对于这场具有历史意义豹学术之争,我有幸参与?。多少风云际会, 154 纪念中国统计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五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文集 又都浮现眼前。当时,贵州省统计局杨毅君局长和论文作者的我作为贵州省代表参加 了这次会议,可以说,耳闻目睹了这场争论,也使自己深受教育。 戴世光教授在这次会议上继续坚持只有一门数理统计学可以算得上统计学的观 点。年过花甲的天津财经学院统计系杨曾武教授,拿着讲稿,缓缓走上讲台。他说话 低沉、中速,侃侃陈述自己观点:社会经济现象既存在必然性,也存在着随机性。那 么社会经济统计学既有独立存在客观基础,又可以广泛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去研究社 会经济现象。也就是说,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客观上存在着两门统计学。与会者大 部分赞同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是通过不同途径发展起来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的两门统计学。会场争鸣气氛活跃,大家心情十分舒畅。显然,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 下,广大统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摈弃了“打棍子’’、“戴帽子、“抓辫子的研讨 方式,标志着我国政治气候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大会上,我宣读了我的论文,题目是《试论‘人才统计学’的建立》。我当时 年轻,初生之犊不畏虎,围绕人才统计指标的设置谈了我的看法。这是在全国统计学 界首次提出应建立“人才统计学。后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的《经济学动态》 1979年第2期还作了这样的报道:“第二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有一个年青的论文作者 俞宗尧,在大会发言中宣讲了他撰写的《试论‘人才统计学’的建立》一文,引起与 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该论文后来被收录于《统计研究》笫5辑, (中国统计出 版社1982年9月)1985年12月该论文被中国统计学会评为全国统计论文二等奖。 这天吃完午饭后,我正要往餐厅外边走,戴世光教授叫住我,让我陪他到海滨散 步。大概他知道我是他同校同系的学生,又发表了与他相左的观点。他的相邀使我又 惊又喜。我怎么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统计学大师、学术前辈,能约见一 位名不经传的小字辈。他身材硕大结

文档评论(0)

hy23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