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
1.1
11..11咽
“咽”在字书中的意义为嗌、咽喉,泛指咽喉部。如《说文·口部》:“咽,嗌也。”《释名·
释形体》:“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阨要之处也。”《玉篇·口部》:“咽,咽喉也。”《集韵·
先韵》:“咽,嗌也,谓咽喉也。”
在《内经》中“咽”出现33 次,其中单用“咽”18 次,主要表示水谷入胃的通道,相当于今
之食道。《素问·太阴阳明论》:“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杨上善注:“脾为地,咽出脾胃噫气,
故主地。”张介宾注:“咽为胃系,所以受水气,故下通于地。”注家所述即《灵枢·忧恚无言》
所言:“咽喉者,水谷之道也。”《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
布胸中。”杨上善注:“咽胃之际,名胃上口。胃之上口出气,即循咽上布于胸中。”言“咽”
与胃相连之处,称为胃上口,循着“咽”上行,穿过膈进入胸中,则“咽”为水谷入胃的通道无
疑。马莳注:“其宗气受水谷精微之气,出于胃之上口,即上脘也。并咽以上,贯膈出喉咙,
司呼吸。”这里“咽”与“喉咙”明确区分,“咽”与胃相连。《灵枢·本脏》:“肝小则藏安,无胁下
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张介宾注:“肝居胃之左,故大则逼胃,
而胃脘上迫于咽也。”“咽”与胃相连。据此“咽”在《内经》中归属于胃系,在口之下,接纳
饮食水谷,与胃相通,为水谷入胃的通道。
对于以上的结论,我们进一步从经脉循行路线来佐证。《灵枢·经脉》言:“脾足太阴之
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
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足太阴脾经、手
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均循行于“咽”。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说明“咽”的部位
从膈上至舌根,“咽”相当于食道与口咽部。手少阴心经分支从心系出发,沿咽部上行,上入
颜面深部连于“目系”,这里的“咽”也从胸腔上行至头部,即相当于食道。手太阳小肠经从缺
盆而下,“循咽下膈”,则“咽”的部位位于胸腔内,当为食道。各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所
载十二经脉循行图中,经脉循行的虚实线可资参考。《内经》用“咽”表示食道,究其原因,
是《内经》中没有“食道”之名,而用“咽”来指代。
“咽”在《内经》中还指口咽部。“咽”表示口咽部的意义,出现在2 处“咽肿”词组中。《素
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灵枢·经脉》:“是主
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二处“咽肿”指咽部肿胀,“咽”指口咽部。
《内经》中还有一处“咽”作“喉”解,指喉结。《灵枢·师传》:“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巨
肩陷咽,候见其外。”张介宾注:“观巨肩陷咽者,即其外候,肺之大小、高下、坚脆、偏正
可候也。”相同“巨肩陷咽”的意思,《灵枢·本藏》作“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用“喉”替代了
“咽”。张介宾注:“肩高胸突,其喉必陷,是为陷喉。”当人肩部宽大胸部高突时,相对而言
人的脖子就显得短缩,表现于外的喉就像下陷一样,因此《灵枢·师传》中的“咽”义为“喉”,
指喉结。
综上所述,《内经》中的“咽”为水谷入胃的通道,也指咽部,偶指喉结。有关“咽”的具体
位置,《内经》没有明确的描述,《灵枢·忧恚无言》中简单言:“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
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张介宾作了如下的解释:“人有二喉,一软一硬。软者居后,是谓咽
喉(注:偏义复词,偏于“咽”,下文有述),乃水谷之道,通于六腑者也。硬者居前,是谓
喉咙,为宗气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于五脏者也。其在《太阴阳明论》,则单以软者为
咽,硬者为喉,故曰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王筠《说文句读》也有相同的说法:《“ 韵会》:
97
医经云:咽者咽水,喉者候气。按喉骨而咽肉,喉前而咽后。”
至于“咽”的大小形态,《灵枢·肠胃》言:“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 杨
上善注:“咽,会厌后下食孔也。下至胃,长一尺六寸。”张介宾:“咽门,即食喉也,其名
曰咽。”“咽门”指食道的起始点口咽部,其重量为十两,宽度为一寸半。“咽”的长度即为食
道之长一尺六寸。
1.2
1.2
11..22咽路
“咽路”在《内经》中出现1 次,也指饮食物进入胃中的通路。《灵枢·五味论》:“咸入于
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面向2025年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金融科技产品运营能力培养策略.docx
- 【50页PPT】数据治理平台与数据运营体系建设方案.pptx VIP
- E5071B网络分析仪指导书.pdf VIP
- 汽车售后经理年终总结.pptx VIP
- 操作考核标准:简易呼吸气囊.pdf VIP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docx VIP
-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doc VIP
- 2020年美工理论题库4.docx VIP
- 国标图集05s502图集阀门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电子版下载 1.docx VIP
- 第2讲 一心跟着共产党(第一课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课件)-《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