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11课 旧日的时光 箭与歌 别离课件 苏教版必修5
* * 2.第一节后的“副歌”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是歌曲的重唱部分。此诗被谱成曲后,每唱一段后都要重唱这四行副歌。副歌恰好与第一节形成委婉的问答关系,有力地表达了作者不忘老朋友,不忘过去美好时光的情感。 怎样分析诗歌的意象 解读:意象即诗中的形象,但不限于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诗中所写的景和物,它们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是诗人抒情言志的依托,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结合体。只有通过解读意象,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 指津:怎样体味“象”中之“意”? 1.抓住特征。 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往往寓含诗人特定的情感,了解意象的这一规律性,可以更快捷地披文入情。如:代表离别的杨柳,代表事物日渐衰败的黄昏夕阳等。此外,菊、月、松、竹、长亭、残月、明月、孤舟等特征较明显的意象一般都与某种相关的情感有联系。当然也要注意意象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把握整体。 意象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具体诗篇中,诗人往往借助一系列意象来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把握整体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 找出诗中景(意象)→分析景(意象)本身特点→知人论世→把握诗歌情感。 应用: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第6题。 4.最后一节诗歌有什么作用? 提示:最后一节诗歌写我们紧紧握手,共同干杯,发展友谊,不忘过去的美好时光,突出了真诚的友谊,让人为之陶醉,照应了开头,深化了主题。 1.《旧日的时光》是罗伯特·彭斯的著名诗篇,自问世 以来,一直传诵到现在。请分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明确: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情感真挚,节奏明快,仿佛一气呵成。运用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复唱”的手法,回环往复,感情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读来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2.《箭与歌》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明确:诗歌选取“我”作为描写的视角,表现了“我”的志趣和爱好,而对于把歌一直藏在心间的朋友,则采用了虚写的手法。“我”和朋友两个形象虚实结合,互为补充,留有余地,耐人寻味。 3.《别离》是一首抒写友情并融入了生命体验的诗。请结合 具体诗句,说说你对作者深刻情感的理解,并具体阐释你对最后两节诗的感悟。 明确:冯至十四行诗,受诗人里尔克的影响,表现了对永恒、对自然、对流逝中万物的体验和思考。没有急躁,担当风雨,忍受艰苦、默默地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诗中“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等,就表达了这样的人生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包含着时间意识。生长、死亡,独立不移,以感恩的心情,与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永恒。冯至把这样的人生体验融合在诗歌的后两节诗境中,表现静默深邃的情怀。 写法归纳 1.重章复唱同,回环往复 《旧日的时光》运用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复唱”的手法,回环往复,感情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读来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全诗共五节。第一节后的“副歌”,是歌曲的重唱部分。此诗被谱成曲后,每唱一段后都要重唱这四行“副歌”。 2.严谨的结构,新颖的形式 诗人冯至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 “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变化。全诗运用十四行诗的结构,段与段,句与句,或断或连,表现诗意的关联或转折,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对友情和生命的理性体验。 3.语言形象,构思巧妙 《箭与歌》用形象的诗歌语言概括了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毫无说教之感。通读全篇,我们听到的是歌声,看见的是蓝天、绿树、利箭,它们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而且彼此结合得和谐自然,天衣无缝。译文与原诗韵脚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仍能体会到原作淡雅飘逸的情韵。 这首诗把箭与歌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出来——都是送入“空中”,都“不知在何处”,又都是眼睛跟不上。诗人抓住两者的相似处,构成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更妙的是,前两节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意,而是给读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第三节再指出箭与歌的归宿,就让我们豁然领悟到诗的主题。 写法精讲 写作中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 有的文章语言生硬模糊,没有任何美感,让人读后心生厌倦。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呢? 这里描写刽子手的动作一共用了8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 2.利用多种感觉,多角度进行描写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听觉描写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如果五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并用,便会取得更为逼真的艺术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琵琶行 并序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3课 雨霖铃 声声慢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6课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4课 滕王阁序并诗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4课 我有一个梦想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2课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课 季氏将伐颛臾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8课 项脊轩志课件 苏教版必修5.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9课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10课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 篇目一 游沙湖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 篇目二 苦斋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表达交流3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篇目三 项脊轩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