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教案-008 安全气囊系统.ppt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教案-008 安全气囊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主讲:舒 华 教授 军事交通学院装备保障系 第14章 安全气囊与安全带控制系统 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与类型 第二节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第三节 安全气囊系统结构原理 第四节 座椅安全带控制系统 第五节 安全气囊系统故障诊断与检查 第一节 安全气囊系统组成与类型 一、安全气囊SRS的概念 二、安全气囊SRS的发明 三、安全气囊SRS的功用 四、安全气囊SRS的组成 五、安全气囊SRS的分类 一、安全气囊的概念 SRS—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辅助防护系统或辅助束缚系统 Air Bag——气囊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afe Air Bag System ——辅助防护安全气囊系统 公安部和交通部规定:自1993年7月1日起,所有轿车和中小客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系上安全带。 二、SRS气囊系统的发明 美国机械工程师约翰·赫缀克(John W.Hertrick)1953年发明的。 1944年,在海军鱼雷修理厂工作的约翰·赫缀克,亲眼目睹了鱼雷中释放出来的压缩空气将覆盖在鱼雷上的帆布袋突然膨胀起来、并立即顶到天花板上的现象。 此后,他与家人经历了一次车祸,这次车辆事故为他后来发明SRS气囊系统提供了动力。据约翰·赫缀克回忆说:事故发生后不久,他独自一人坐在家中的厨房里,把自己的设想写在纸上并画出了草图,然后花费238美元提出了专利申请,并于1953年获得批准。 约翰·赫缀克发明的SRS气囊系统是纯机械式的SRS气囊系统。 压缩空气储气筒:圆柱形 弹簧阀门装置:传感汽车减速度。当减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弹簧移动将阀门打开 气 囊:充气膨胀 三、SRS气囊的功用 汽车碰撞形式:一次碰撞、二次碰撞 一次碰撞: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 二次碰撞:一次碰撞后,驾驶员和乘员受惯性力作用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构件发生的碰撞—— 遭受伤害的主要原因。 SRS气囊功用示意图 图14-1 汽车遭受正面碰撞时SRS的作用情况 当汽车遭受碰撞时,在驾驶员与方向盘或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利用气垫上小孔的排气节流作用来吸收碰撞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 四、安全气囊SRS的组成 (二)安全气囊SRS控制电路 五、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分类 第二节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一、安全气囊控制原理 二、安全气囊动作过程 三、安全气囊有效范围 一、 安全气囊系统控制原理 发生碰撞→碰撞传感器和防护传感器触点闭合→点火器点火→点火剂(引药)爆炸→充气剂(叠氮化钠固体药片)受热分解释放氮气→气囊膨开形成气垫→保护人体。 二、 安全气囊动作过程 Bosch公司试验结果:Audi轿车50 km/h与前方障碍物碰撞时,气囊动作时序: (1)碰撞10ms后,点火剂引爆产生热量,充气剂分解,人体未动作(图a) (2)碰撞40ms后,气囊充满,体积最大,人体前移,(图b) (3)碰撞60ms后,乘员头、胸压向气囊,气孔排气节流吸收碰撞动能(图c) (4)碰撞110ms后,气体逸出,人体复位,恢复视野,(图d) (5)碰撞120ms后,危害解除,车速降零 (人眨一次眼时间:约为200ms左右 ) 气囊动作过程与经历时间的关系 (人眨眼一次时间:约200ms左右 ) 三、安全气囊有效范围 正面气囊引爆条件 (1)正前方±30°角; (2)纵向减速度达到某一值(减速度阈值)。 气囊不能引爆的无效范围 气囊无效范围: (1)碰撞超过斜前方±30°角时; (2)遭受横向碰撞时; (3)遭受后方碰撞时; (4)绕纵向轴线侧翻时; (5)纵向减速度未达到设定阈值时; (6)正常行驶、制动或路面不平行驶时。 减速度阈值设定:根据SRS气囊性能设定 美国气囊按驾驶员不戴安全带设计,气囊体积大、充气时间长,减速度阈值较低,汽车在较低车速(12~22km/h)碰撞时,气囊就会引爆。 在日本和欧洲气囊按驾驶员戴安全带设计,气囊体积小、充气时间短,减速度阈值较高,汽车在较高车速(19~32km/h)碰撞时,气囊才能引爆。 第三节 气囊控制部件结构原理 一、碰撞传感器 二、SRS控制单元 三、SRS指示灯 四、SRS气囊组件 五、线束连接器及保险机构 一、碰撞传感器 1、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2、滚轴式碰撞传感器 3、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4、水银开关式碰撞传感器 5、电阻应变计式碰撞传感器 6、压电效应式碰撞传感器 (一)滚球式碰撞传感器结构 滚球1:检测惯性力或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