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三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ppt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三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动机运转时,感应线圈内的磁通周期变化,产生交变感应电动势信号,如图3-70所示。该信号通过整形、放大后变成脉冲信号输出。按照其结构分析,曲轴每旋转一圈,磁头②上将产生三个120°脉冲信号,磁头①、③上将各产生90个脉冲信号。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由于磁头①和③相隔3°安装,且两磁头所对应的脉冲信号周期占曲轴转角均为4°,故磁头①和③所产生脉冲信号的相位差恰好为1°。显见,将两个磁头产生的脉冲信号经处理后,即可获得曲轴1°转角信号(图3-70)。 图3-70 产生曲轴1°转角信号的原理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此外,由于产生120°信号磁头②安装位置对应于活塞压缩行程上止点前70°(如图3-71所示),故其信号亦可称为上止点前70°信号,即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各缸在压缩行程上止点前70°均由磁头②产生一个基准脉冲信号。 图3-71 磁头②与曲轴的位置关系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压力转换元件是具有压阻效应的半导体硅膜片,其一面是真空室,另一面导入进气歧管压力。其中部经光刻形成直径约2mm,厚约50μm的薄膜,薄膜周围安置有四个应变电阻。以惠斯顿电桥方式连接。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压敏电阻式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3-59所示。当硅膜片受力变形时,R2和R4受拉,其阻值随应力增加而增加;R1和R3受压,其阻值则随应力增加而减小。如此造成惠斯顿电桥失去平衡,有信号输出。而硅膜片受力与变形程度与进气歧管绝对压力成正比,即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越大则硅膜片受力与变形程度输越大,输出的信号越强烈,且输出信号电压随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呈线性变化。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图3-59 压敏电阻式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a)硅膜片;b)电路示意图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混合集成电路的功能是将较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后再输出,可明显提高传感器灵敏度。该类传感器具有尺寸小、精度高、成本低、响应性好、通用性强及测量范围广等优点,是目前进气压力传感器中最先进和应用最为广泛的类型。 2.电容式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 该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容效应测量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其结构与原理如图3-60所示。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图3-60 电容式进气绝对压力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压力转换元件由可产生电容效应的厚膜电极构成,电极被附在氧化铝膜片上。当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变化时,可使氧化铝膜片产生变形,导致传感器电极的电容产生相应变化,引起与其相关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发生相应变化。ECU则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便可感知进气歧管的绝对压力。其信号频率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值成正比,该频率变化范围约为80~120HZ。 其它类型的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其基本原理均相同,即:利用压力转换元件将进气歧管绝对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整形处理后传递给ECU。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三)氧传感器 在排气管中设置氧传感器,可以向ECU反馈实际A/F信号,以此控制其收敛于理论值(A/F=14.7),形成闭环控制。另外采用三元催化转换器以降低排放污染,也必须利用氧传感器将实际A/F控制收敛于理论值附近的狭窄范围内。在目前已实际应用的氧传感器有氧化锆式和氧化钛式两种类型。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该氧传感器基本元件是专用陶瓷体,即氧化锆(ZrO-2)固体电解质,其结构如图3-61所示。陶瓷体制成管状,亦称锆管,其内外表面都覆盖着一层多孔性铂膜作为电极。锆管内表面与大气相通,外表面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相通。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图3-61 氧化锆氧传感器的结构 当温度较高时,渗入锆管固体电解质内的氧气发生电离。且电离后的氧离子由氧浓度高的内侧向氧浓度低的外侧扩散,致使两电极之间产生电动势,形成微电池。即氧化锆元件在高温下将锆管内、外表面的氧浓度差转换成微电动势。检测该电动势即可获得氧浓度信号。 第六节 电子控制系统 二、EFI传感器 此外,锆管内外两侧的氧浓度差越大,产生的电动势就越大,其输出特性如图3-62a所示。可以看出,就固体电解质氧化镐管单独而言,虽然可利用浓度差产生电动势,但在理论A/F附近很窄范围内所产生的电动势的变化率很小,很难准确地检测出理论空燃比的临界点。 通常利用具有催化作用的铂金作电极,可使电动势在理论空燃比附近产生阶跃变化,如图3-62b所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