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辽宁作家研究——一匹马,就是自己的远方——与诗人宋晓杰的对话.pdfVIP

当代辽宁作家研究——一匹马,就是自己的远方——与诗人宋晓杰的对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辽宁作家研究——一匹马,就是自己的远方——与诗人宋晓杰的对话.pdf

当 代 辽 宁 作 家 研 究 主持人语 :2014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的开局之 年,学报将继续秉承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学术研究注重思想品味、道德意志与文化涵养,继 续坚持地方高校学报办刊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原则,继续坚持办好 “当代辽宁作家研究”栏 目, 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断推出更多优秀的学术文章为宗旨,促进辽宁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 本期刊发邢海珍、冯雷、张立群等三人对3-代辽宁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的评论文章以及本刊编 辑与宋晓杰的对话,从不同的角度客观而深入地对 “诗人以诗歌的艺术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 述与 自我感受的表达”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无论是诗人还是评论家都真诚地期望人们能够诗意地生 活在这片土地上,这也是我们人类的追求和理想。在新的一年,我们学报也给予所有读者这样的祝 福 。 本期栏 目主持人:林 函 一 匹马,就是 自己的远方 — — 与诗人宋晓杰的对话 林 昌,宋晓杰2(1.渤海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锦州 121013; 2.盘锦市作家协会,辽宁盘锦 124010)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8254(2014)O1-0001—05 收稿 日期:2013—1卜01 作者简介:林岳(1972一),男,文学博士,渤海大学教授 ,新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渤海大学学报》主编, 从事文学与传媒研究和教学工作;宋晓杰(1968一),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加过第十九届 “青春诗 会”和 “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已出版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儿童文学作品集等各类 文集 14部。曾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华文青年诗人奖、辽宁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奖励。 洲渤海大学掌报 二。I臣年揪I期 2012~2013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从事文学创作研究。 今天,与宋晓杰做一个对话,感觉这是一种 成为文坛名宿的王充闾、王秀杰,还有陈东白、 缘分,仿佛很久以前就应该谋面的人今天终于 杨春光及一批文学青年,如陈晓昕、杨轶春、宋 见到了一样。记得20世纪8O年代中后期,我在 晓杰、盖娟、李海波、杨轶斯、祖继东、尹玉凝 ,还 盘锦读书(初、高中),偶尔在 盘《锦 日报 ·文艺副 有英年早逝的鲜志民,等等。另外,在工厂、在田 刊》香《稻诗报》等报刊上看到宋晓杰的名字。那 问、在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里,还有一大批我已 时,《盘锦 日报》一位叫刘长青的编辑也经常提 记不清名字的文学爱好者。那时,油印的文学小 起宋晓杰,说她是一位写诗的新人。盘锦是曾经 报层出不穷,办刊、笔会、写诗、作文,年老的、年 被称为 “南大荒”的地方,可就是这片 “南大荒” 少的常常集在一起,谈论文学、品味人生,好一 的盐碱地,却培育出了一批批作家和文学爱好 派繁荣的文学景象。那时的盐碱地不仅生长水 者,有些人的名字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如今已 稻、芦苇、碱蓬草,同样被插下了 “文学”或 “诗 渤海大学掌报 哲学 奔学版 冰心和爸爸订的各种文学期刊,如 《诗刊》《人民 歌”的种子 ,它们在那个时期孕育、发芽、开花 、 结果。 文学》《鸭绿江》等,恍隐记得还有一本杂志叫 《丑 那时候,爱好文学的人们,不管是有工作的 小鸭》,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就这样 ,十七八岁的 没工作的,有单位的没单位的,无论是学生 、教 时候 ,我就开始回忆,并主动借助于顺手就能拿 师、二1人,还是政府官员、社会贤达、贩夫走卒, 到的家什——文字 ,来写下瞬间的感受,天不怕 他们都发 自内心地喜欢文学,是一种纯粹的热 地不怕地模仿着写些轻而又轻的文字,诗 、散 爱。有人说,那时的诗歌创作充满了一往无前的 文、散文诗、llll说都有。或者那时也不知写的 理想主义精神,诗人们认为诗歌不仅关乎个人 是什么 ,写出来再说 (当然,像许多写诗的人一 的肉体和灵魂 ,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是天 样 ,上学时我的作文就是 话“痨”)。而且,儿是与 下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