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重大的發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遺傳學重大的發現

孟德爾的三大遺傳法則:(1)顯性法則 (2)分離法則 (3)自由分配法則。 顯性法則:控制生物遺傳性狀的基因有顯性與隱性之別,可分別用英文字母的大寫及小寫來代表。當顯性與隱性基因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分離法則: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獨立不混合,並在形成配子時彼此分離。 自由分配法則:種子各自的特點的遺傳方式沒有相互影響,每一項特徵都符合顯性法則以及分離法則,這被稱為自由分配法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孟德爾死後,發現這一法則只在一定的條件下方能成立。 此發現對AIDS的研究有極大的貢獻。因為HIV病毒也是利用和轉位子類似的方式,將它們自己插入人類的基因體中。對於這些酵素的研究指出,它們的核心結構十分接近,這意味著它們極可能利用同樣的機制作用。 應用轉位子製造突變體是基因篩選工作重要的工具,例如,將某一藥用植物中已轉位子製造出不在產生該藥品的突變體,立刻可由該轉位子選殖出基因,許多植物抗病基因就是轉位子選殖出來的。 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鹼基、糖類分子與磷酸三者的結合);糖類分子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 每個糖類分子都與四種鹼基(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與胸腺嘧啶(T))中的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去氧核糖核酸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胺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 在細胞內去氧核糖核酸能組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 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如細菌)而言,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擬核裏。 人類細胞中最大的1號染色體中,就有2億2千萬個鹼基對。 重組去氧核糖核酸技術在現代生物學與生物化學中受到廣泛應用,所謂重組DNA,是指集合其他去氧核糖核酸序列所製成的人造去氧核糖核酸,由運載體將去氧核糖核酸轉型到受體細胞中。 經過遺傳改造處裡之後的生物體,可用來生產重組蛋白質,以供醫學研究使用,或是於農業上栽種。 刑事鑑定可利用犯罪現場遺留的血液、精液、皮膚、唾液或毛髮中的去氧核糖核酸,來辨識可能的加害人。此過程稱為遺傳指紋分析或去氧核糖核酸特徵測定。 此測定法於1984年由英國遺傳學家阿萊克·傑里斯發展出來的。 1988年英國的謀殺案嫌犯科林·皮奇福克,成為第一位因去氧核糖核酸特徵測定證據而遭定罪者。 去氧核糖核酸特徵測定也可用來辨識重大災害中的罹難者。 1869年瑞士醫生弗雷德里希·米歇爾最早分離出去氧核糖核酸。他從廢棄繃帶裡所殘留的膿液中發現。 1919年菲巴斯·利文辨識出組成去氧核糖核酸的鹼基、糖類以及磷酸核苷酸單元。 1937年威廉·阿斯特伯里完成了第一張X光繞射圖,闡明了去氧核糖核酸結構的規律性。 1953年阿弗雷德·赫希與瑪莎·蔡斯確認了去氧核糖核酸的遺傳功能。 1953年詹姆斯·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提出核酸分子結構精確模型。1962年沃森、克里克以及威爾金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58年馬修·梅瑟生與富蘭克林·史達確認了去氧核糖核酸的複製機制。 1961年哈爾·葛賓·科拉納、羅伯特·W·霍利以及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解出遺傳密碼。1968年科拉納和尼倫伯格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90年代展開人類基因組計畫。 2001年多國合作的國際團隊與私人企業塞雷拉基因組公司,分別將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發表於《自然》與《科學》兩份期刊。 這也許是對抗病毒複製的一種機制。 在生物化學的研究中,藉由使用一段反義mRNA使得標靶mRNA無法作用(RNA干擾),這種方法已經被廣泛用於基因研究工作。 例如利用RNA干擾技術,秀麗隱桿線蟲中所有基因的作用幾乎已經被研究完了。 隨後哈爾·葛賓·科拉納破解了其它密碼子,接著羅伯特·W·霍利發現負責轉錄過程的tRNA。 1968年,科拉納、霍利和尼倫伯格分享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遺傳密碼是一組規則,將DNA或RNA序列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的密碼子轉譯為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以用於蛋白質合成。 幾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樣的遺傳密碼,稱為標準遺傳密碼;即使是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它們也是使用標準遺傳密碼。但是也有少數生物使用一些稍微不同的遺傳密碼。 由於斷開的DNA片段可由另一種稱為DNA連接酶的酵素黏合,因此染色體或DNA上不同的限制片段,得經由剪接作用而結合在一起。 限制酶在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工程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此類酵素最早發現於某些品系的大腸桿菌體內,這些品系能夠「限制」噬菌體對其感染,因此得名。 科學家認為限制酶是細菌所演化出來對抗病毒感染,並幫助將已殖入的病毒序列移除的機制。是限制修飾系統的一部分。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丹尼爾·那森斯、漢彌爾頓·史密斯與伯克萊加州大學的沃納·亞伯因為限制酶的發現及研究,而共同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