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樊篱 成就自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跳出樊篱 成就自我.doc

跳出樊篱 成就自我   上篇 踏着名师的脚印   1994年4月9日 星期六 雨过天晴   坐在窗前的我,就如这雨后的睛天,开朗而兴奋。最近这几天一直为参加学校的赛课而发愁。精心设计了《寒号鸟》,唉!一试教竟糟糕透了。今天上午,一筹莫展的我一头扎进图书馆用功,没想到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居然找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篇教学实录——《壁虎》!而《壁虎》这一课又恰巧是我所教的这一册书的课文!最妙的是,此课编排靠后,还未进行教学!哈哈!真是怎一个“巧”字了得!若不是顾及图书馆的安静,我准会笑出声来。如获至宝!我喜眉笑目地把书捧回了家……   1994年4月10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周末,我坐在书桌旁,一边放着于永正老师的《壁虎》教学实录,一边摊着备课纸,开始认真地拷贝。   第一步便是把学生的话去掉,将教学实录还原为教学设计,我抄了整整九大页呢!   第二步最关键,我得把于老师的原话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不管是开头设疑导入,中间画图学文,还是结尾课外拓展,都得一招一式地学,逐字逐句地记,真是忙煞我也!你别说,于老师的课堂语言还真是幽默:“嗬!这壁虎别看小,视力好。”“它的尾巴细而长,爬行的时候左右摆动,壁虎是跳迪斯科的大专家!”“你们说,小飞虫难道没长眼吗?怎么竟然落到壁虎的嘴边送死呢?”“你们听谁说过壁虎的‘坏话’吗?”……这样的语言怎么会不激起课堂的高潮呢?   第三步较特别,是学画画,练动作。于老师在这课中最令我佩服的是采用“画壁虎”方式学第二段——壁虎的外形,再用手势做壁虎状学第三段——壁虎捉虫。设计巧妙极了,我得好好练习。   假日就在一天的忙碌中过去了,但我过得很充实,从于老师身上真的学了不少呢!尤其想到明天下午的赛课,定会出彩,我心里踏实极了!   1994年4月1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赛课的日子,听说湖南省长沙市教科所的几位领导都会来听课,我一大早就醒了,又捧着教案默记了一遍,思索了一会儿。   突然,想到于永正老师好几处经典的教学语言都是顺着学生的话抖出来的,万一我们班学生不这样讲,我怎样接?不行,关键处得找几位学生备备底。尤其是最后的拓展部分,一定要记住:中午布置学生回家问家长有关壁虎的“坏话”!   【后记】   再看到这组教学日记,已经是20年后的今天了。但或许是因为那是第一次copy名师的课吧,至今我还能清楚地忆起那天上完课后听着满场赞扬,带着满脸笑容的那份得意。   但今天再来审视这段历程,心中竟生出一些寒意,齐白石老人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名言赫然出现在眼前。从这组日记中,我一眼看到了自己的错误:盲目模仿名师,却忽略了自身的创新。尤其是《壁虎》一课的模仿,纯粹就是“鹦鹉学舌”,在课堂上,我言语着名师的言语,板书着名师的板书,悲伤着名师的悲伤,快乐着名师的快乐,表面上看这一课我成功了,可离了这一课,我又收获几许呢?   名师是要学的,他们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智慧给我们以启迪,以影响,他们是教育史上的重要营养。但学名师绝不可如此踏着名师的脚印机械地学,而一定要深入地学,“自我”地学,要将名师身上最深刻的东西理解消化,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然后加以“改装”,让它发生能释放新能量、产生新风格的“化学反应”。   2013年8月10日于湖南大学家中   中篇 随着理念的春风   2004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多云   星期三下午向来是语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日子,今天也不例外,我带着听课本去邻校听课。   返校后,那位年轻的执教老师的课未在我心中留下太多痕迹。倒是听课席上几位老师的戏谑让我感慨万千:“教法一年一个样,怎么学也不像,刚刚学的有点像,谁知来年又变样。”   是啊,从教十多年了,从旧大纲→新大纲→新课标,从“应试教育”抓分数→“素质教育”学汩罗→“快乐教学”学长沙→“情境教学”学李吉林→……→“新课标,新理念”。各种教育理念的春风不停地吹拂着我的心头,改造着我的课堂。   还记得刚毕业时正是盛行“考考考,教师的法宝”的年代,小学升初中是要经历残酷的升学考试的,教育局更是每年不忘组织全市会考,分数排队。于是,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我“和知识结了过深的缘”。我仔细分析了《教学大纲》《教师用书》,把所有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在每一篇课文中。每一次语文课堂都被分解成背景介绍、听写生字、解释词语、分段概括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一课上罢,学生的脑中没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没有优美动人的文学语言,唯独堆砌了许多知识的零部件……   接着,是大肆批判“填鸭式”教学、弘扬“素质教育”的日子。此时的我又“和情境攀上最近的亲”:音乐、美术、表演被我引入了语文课堂,幻灯、音响、多媒体开始满堂飞。备课成了写剧本,上课如同是演戏。一切都为了创设情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