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交流视野中的林则徐及其《回疆竹枝词》.doc
文化交流视野中的林则徐及其《回疆竹枝词》
内容摘要: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是清代南北文化交流的独特产物,林则徐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国心使《回疆竹枝词》的许多方面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复杂性:既努力以平等的交流态度对待异文化,又表现出建立在同情基础上的对异文化的批判。
关键词:文化交流 林则徐 回疆竹枝词
林则徐有《回疆竹枝词》三十首专门吟咏新疆回部风俗,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展现了清代回部的风俗图画,从服饰、建筑、饮食,到艺术、宗教、历法、文字,甚至气候、农业生产都有表现。学者们早就对《回疆竹枝词》的民俗价值和词汇借鉴表示了关注,取得了许多相应的成果。本文将之放到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中研究,希望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交流模式,从而有效地求大同存小异,使各民族文化更好地交流和发展。
在跨文化交流中,每一位交流者都受到文化规律本身的制约:一方面,世界上每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换句话说,文化交流具有互补性特点,这种交流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各民族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排斥”,即文化学上所说的排他性。而每个交流者的身份及独特经历都让文化交流成为独特的个案。
作为政治家的林则徐,走到哪里都是将关注点放在经济、驻防等方面。与《回疆竹枝词》相较,林则徐的日记更显冷静、理性和客观。日记内容大多只记叙行止目见,少感情抒发。在道光二十三年七月至年底和道光二十五年的一个多月的日记中,最常见的就是他对于地理、驻防的记录。如,“癸卯。黎明出西门,过十里铺,有大土佛寺。又五里祁家店,又五里二十里铺,又五里东乐城”或“土城甚小,办事大臣及协办大臣同署,余则一通判、一副将、一巡检,皆住城内。”[1]P427完全是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林则徐一生从政,只是以“余事为诗”,诗歌中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和批判精神。他于一八四九年前往广东查办鸦片事件被投降派陷害,充军伊犁,一八四五年才遇赦东归。在新疆期间,他跋涉天山南北,遍历八城,努力从事屯垦事业,并建议酌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土地令其耕种,“改屯兵为操防”,实际上都是从发展新疆地区经济,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的侵略出发的。可以想见,当他用政治家的眼光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会不自觉地运用已有文化作为参照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对方的行为。
细读《回疆竹枝词》,读者可以发现字里行间流露出林则徐对于国家、民族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激发了他对于新疆文化的反思,这种反思精神所来有自,正是他一贯的风格。鸦片战争中,他提倡“知己知彼”有效抵抗外国侵略,呼吁“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反思国情,放眼世界局势而得来的。这种精神也贯注到了《回疆竹枝词》中,如:
不解芸锄不粪田,一经撒种便由天。
幸多旷土凭人择,歇两年来种一年。
这里记录的是林则徐在南疆看到维吾尔族人种地的方式是 “轮耕”或“歇耕”,这种保持地力的做法在维吾尔族中长期存在。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八里也有记载:“嘉禾与恶草同生,不加耘耕,且云草生茂盛,禾苗得以乘凉,其愚而可笑如此。”[3]下篇卷八P48明确批评回部此种方式的愚不可及。林则徐的平等交流意识较为强烈,诗歌前两句客观描述回部的种植方式,但是潜意识中的对比模式已经在“耘锄”、“粪田”等南方农耕文化中的词汇里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两句诗以己文化为参照对回部的农耕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这种对比显然立刻得到了作者的反思,于是三四句加上了“幸亏……”,对前两句中文化对比产生的不平等交流进行了纠正。
与之不同的是萧雄,他的《西疆杂述诗?耕种》是从这样的角度描述回部的农业生产方式的:
四月东风已解冰,麦苗初长稻苗青。
双驱骏马勤耕陇,不待天明早唤醒。
描写的是回部农民勤劳的生产状态。萧雄于光绪初年到南疆,虽然这首诗的自注中也记载了回部农民种地“旱田于一犁下种之后,任自生长;水田犁耙一次,撒种于泥。……皆疏于去草,坐以待获而已”。但诗句中表达的完全是赞叹。二人选择的观察角度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萧雄直接抒发了对回部农民勤劳耕作的赞叹,而林则徐的诗歌则留下了他的思考痕迹,对于文化交流中的平等意识较为强烈。
这种平等意识还表现在《回疆竹枝词》对于回部词汇的借用上。三十首竹枝词中借用了34个维吾尔语词,在新疆竹枝词中是借用语词最多的一位诗人,开创了借用维吾尔语词“之最”,充分体现了林则徐对于回部语言的熟悉,同时反映了他对异文化的态度是以平等交流为基础的。
林则徐生活的时代,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每况愈下的时代。林则徐出身于社会中下层,沿着封建科举的老路,由秀才、举人而成进士,从监察御史、道员、按察使和布政司一步步上升到巡抚、总督的高位,成为一个位居一方的封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助理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国际医学研究报告清单及规范:5-CARE Checklist 案例报告.docx
-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doc VIP
- 武汉理工大学855信号与系统2022考研真题试卷.pdf VIP
- 爆破行业风险评价方法、爆破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指南、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台账.pdf VIP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国际贸易学_金泽虎主编_电子教案.ppt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医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职场 性格25PF测试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