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6,39 6 :1091-110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1 2 1 1 1 1 1 1 2
何中虎 ,晏月明 ,庄巧生 ,张 艳 ,夏先春 ,张 勇 ,王德森 ,夏兰芹 ,胡英考 , 蔡 民华2 1 1 1 ,陈新民 ,阎 俊 ,周 阳 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 —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 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 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 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 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 WS-6;改进 SDS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 Glu-B1 和 Glu-D3 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 Glu-D3 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 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 7 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 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 3 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 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 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普通小麦;籽粒硬度;贮藏蛋白;面条品质;分子标记;专论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Utilization of Molecular Method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Wheat Quality 1 2 1 1 1 1 HE Zhong-hu , YAN Yue-ming , ZHUANG Qiao-sheng , ZHANG Yan , XIA Xian-chun , ZHANG Yong , 1 1 2 2 1 1 1 WANG De-sen , XIA Lan-qin , HU Ying-kao , CAI Min-hua , CHEN Xin-min , YAN Jun , ZHOU Yang 1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National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Abstract: Quality improv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ive for wheat breeding, an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progress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of Chinese wheat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1 A standardize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end-use quality testing and use of molecular markers has been established, a laboratory protocol and
evalu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Chinese noodles, selection criterion and molecular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Laboratory testing
protocols for pan bread, north style steamed bread, an dcookie have also been optimized. 2 An acid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ethod for separation of h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荷斯坦牛SLC11A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炎的相关性研究.pdf
- 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pdf
-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pdf
-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pdf
- 中国境内不同地理型东方蜜蜂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多态性研究.pdf
- 中国抗枯、黄萎病陆地棉材料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评价.pdf
- 中国苦荞SSR分子标记体系构建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pdf
- 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pdf
- 中国两大优势产区小麦重金属镉含量调查与膳食暴露评估.pdf
- 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育成大豆品种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