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南阳汉画看汉人的和谐意识.doc
从南阳汉画看汉人的和谐意识
摘要:南阳汉画是当时世人生存活动轨迹的表征,更是其社会意识形态的外化。这一形象化的实物为我们反观历史、研究汉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贵的素材。有汉一代,秉承先秦思想的精髓予以发展、完善和创新,提出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君臣制衡、夫妇相参、父慈子孝、存亡死生,以及士大夫的匡世精神等和谐意识,从而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中国历史的基本价值取向。
关键词:南阳汉画;汉人;和谐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55-03
南阳汉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形象,是汉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我们对汉代历史进行研究的重要素材。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言:“除了古人的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1] (P122)那么,南阳汉画是怎样反映两汉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又反映了两汉时期人们精神世界中哪些和谐意识呢?这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有没有借鉴意义呢?探讨这些问题对研究汉画像石的象征意义和两汉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力求和谐的文化传统
力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和总趋势。和谐的概念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公元前773年,周太史伯阳父在与郑桓公的对话中说:“夫和实生物……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和”就是“以他平他”,即是指各种事物的配合与协调。唯其如此,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共生共荣,所以说“和实生物”。许慎在《说文》中也讲:“和,相应也”[2] (P69);“谐,詥也”[2] (P125)。周以前,由于社会认识能力极度有限和人们对自然的“天”所产生的巨大威力的畏惧,天下完全被笼罩在帝、天的威严之下,上至人主之废立、国家之兴废,下到个体的人之祸福,莫不如此。即便后来随着周文的兴起,帝、天的权威走向散淡,但人类的行为之与帝、天仍是绝缘。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3] (《述而》),并敬而远之。但迄至战国,人们便认为“人之与天地也同”、“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4] (《情欲》))。既然如此,那么人与天是可以相通的,并且天的作用要通过人这一环节来实现。这实际是将以“天”为中心的天人关系转到了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关系。孟子讲:“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7] (《梁惠王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这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合法则,要求人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挑战”与“应对”:汉画中蕴含的和谐意识
两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代。“家天下”之制,夏禹启之,绵连不绝。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9] (《吕后本纪》),从而使“家天下”制度化。稍后,汉武帝为了追求“统纪可一”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使先秦时期活跃在社会中的“士”阶层手脚束缚,失去了先前的活力,使先秦时期“动态”的社会转而成为两汉时期“静态”的社会,从而使人们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大大地限制。
1.寻求天人关系的和合: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从南阳地区已经发掘出土的40余座汉画像石墓来看,画像在墓中的分布具有极强的规律性。从总体上讲,其分布应该分为天、人、地三个意识空间。第一部分为墓顶画像,是由天文星象、神话构成的天界;第二部分为墓室(四壁)画像,这里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间世界;第三部分是墓门画像,大多数为祥瑞、升仙、避邪之类的内容,它们象征的是汉人意识空间中的地下世界。无疑,南阳汉画像石在墓中的这种布局规律与汉代人的思想意识及宇宙观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这一点在南阳汉画像石墓墓顶的图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墓顶在墓室这个有限的空间中是人们观念中的天界,所以这里多是天文画像。它们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将尚不成熟的汉代天文科学知识和业已发展成熟的中国古代人文思想借汉画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汉代人“天人合一”的天人观念。也正是由于这些天文画像的加入,方使黄壤之下的死人空间与天地宇宙相勾合,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天人空间。姚智远认为:墓室画像是围绕墓主人展开,为墓主人服务的。即是说,整个墓室画像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关系正是汉代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人主之威势重万钧的时代里,董氏借“天人合一”的理论模式提出以人为本、君权制约、官吏监督的思想确是弥足珍贵的。
2.寻求人与人关系的和合:君臣制衡、夫妇相参、父慈子孝、存亡死生。根据汉墓画像的基本分布规律,墓室四壁画像所反映的主要是汉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间场景。换言之,这些画像中流动的是人间社会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2420240805.pptx VIP
- 【精编版】部编教材四年语文上册全册课后作业(含答案解析) .pdf VIP
- BHE-336F风电-光伏箱变智能监控装置说明书.pdf VIP
- 通力电梯LCE无机房KDM KDL中文注释版电气原理图.pdf
- 第二单元+探索+3+物联网的定位技术+课件+2024—2025学年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人教版美术七上 第一单元第1课《情感的表达》课件.pptx
- 2025年招聘考试宝典物流经理竞聘笔试模拟题与答案详解.docx VIP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21).doc VIP
- 关于勤奋学习的名人故事(通用63则).docx VIP
- 2025年压裂装备市场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