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三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送东阳马生序》的三美.doc

《送东阳马生序》的三美   内容摘要:《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劝学名篇。该文既是一篇赠序,又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散文。作为说理散文,文章具有寓理于事的说理美、处处对比的手法美和朴实生动的语言美等艺术特色,是宋濂散文中的佳作,也是学习写作的范本。   关键词:《送东阳马生序》 说理美 手法美 语言美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一篇劝学名篇。因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作为中国古代劝学名篇之一,它与荀子的《劝学》、唐代韩愈的《师说》和清代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历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的好文章。与另外三篇论说文不同,《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长辈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又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散文。细读此文,可以品出其中的“三美”之味,即说理美、手法美和语言美。可以说,《送东阳马生序》辞文并茂,文质兼美,既具有劝学的教育价值,又可为写作的范本。   一.寓理于事的说理美   首先要了解此文的写作背景,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本文写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今浙江省义乌一带)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作为说理散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重在说理。但是,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1]的宋濂并没有居高临下地用大道理来进行训诫,而是采用了平等相待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寓说理于叙事之中,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表达对同乡晚辈的殷切期望和勉励之情[2]。文章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兼用描写和议论。通过叙事水到渠成地说明道理,达到劝学目的。   文章叙事,一叙己事,一叙人事(太学生和马君则);详叙己事,概述人事;前后对比,理寓其中。作者详细叙述了自己幼时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难、求师奔走之劳和住读生活之苦,说明自己求学是“勤且艰”,其结果是学有所成。虽然他说自己“今虽耄老,未有所成”,但实际是“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语气谦和、委婉,又实事求是,绝无夸耀之意。所以文章在结尾强调“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这样以自己学有所成的案例来劝勉晚辈努力学习,语重心长,亲切自然,有说服力。在叙述自己“勤且艰若此”之后,接着又概括叙述了当时太学生在衣食、住行、师资和书籍等方面的优越条件,从而指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至此达到了劝勉后辈学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的目的。最后,还简要地叙述了马君则在太学的情况,阐明了写作意图。文章娓娓道来,自然天成,无雕琢痕迹,结构堪称完美。   二.处处对比的手法美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出彩的关键。而且文中处处对比,前后照应,道理不言而喻。总体来讲,有宋濂年轻时与现在的太学生在学习条件方面的纵向对比,也有宋濂求学时与同舍生在穿戴方面的横向对比。横向对比比较简单,而纵向对比方面较多。下面笔者用表格将文章前后纵向对比内容进行梳理,看看其要说明什么道理[3]。   通过鲜明的对比,作者说明了:第一,学习条件的好差,对学习效果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学习条件不好(如宋濂),可以学有所成;学习条件优越(如太学生),也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第三,促使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专心”,要“乐”在其中。等等。可以说,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有用先生“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与作者自己“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表现了对老师的尊敬,更突出了当初从师求学的艰难。   再细读前后对比部分,我们还发现文章在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照应顺序上刚好相反,第一部分作者是按幼时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难、求师奔走之劳和住读生活之苦的时间顺序;而第二部分又按衣食、行、师、书由主到次的顺序,产生了循环往复、前勾后联、处处对比的艺术美。   三.朴实生动的语言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濂文雍容浑穆,如天闲良骥,鱼鱼雅雅,自中节度。”[4]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宋濂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由于作者是以长辈的身份对同乡晚辈进行劝勉,故而这篇序言辞简洁朴实,明白流畅,但又不乏生动形象。这主要体现在情境描写、人物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如写自己幼时抄书之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天气严寒的情况,作者的苦痛,为学的精神,都作了细致的描写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