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音乐实践”的有效尝试.docVIP

中学阶段“音乐实践”的有效尝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阶段“音乐实践”的有效尝试.doc

中学阶段“音乐实践”的有效尝试   [摘 要]目前的音乐教育,尤其在中学阶段,音乐实践活动层面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等待挖掘;另外,《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将实验稿中的“重视音乐实践”改成了“强调音乐实践”,也可看出音乐实践在平时教学中有所欠缺。文章力图通过“重温电视,舞动乐思”、“回归本质,等待创造”、“舞台再现,激情演绎”等方面对如何在操作中进行有效尝试进行实例阐述。   [关键词]音乐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标准;音乐实践活动   如今,痴迷《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这类节目的人为数不少,喜欢流行元素的中学生尤显狂热。这个信号说明:学生在骨子里是喜欢音乐的。但为何每每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时,他们不是拒绝,就是缺乏新意呢?显然,这样的状况与《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有差距的。怎样才能关注每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呢?记得雷默先生说:“可以说——而且很有理由说——当今的一些流行音乐在音乐出色程度和音乐表现力方面,质量都极高。”[1] 虽然这些节目里未必都是极好的音乐,但它们的游戏规则至少隐含着诸多理念。音乐教育中,是不是可以进行一些有效尝试,以此充当一下载体呢?   一、重温电视,舞动乐思   音乐学习中,学生对教材中的音乐不能做出审美反应,与有些作品格格不入的现象司空见惯,这是因为他们对书本上的音乐还很陌生,相比之下,熟悉的流行歌曲更容易融入他们的内心。如果不顾学生的兴趣,一味把他们喜欢的音乐排斥于学习范畴之外,不仅失去了很好的教材,更会让音乐教育变得矫情和精英化起来。   我们总是询问“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其实每位教师都明白首先是“感染”。感染是情感的调动和共鸣,只有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入情入境,身临其境与心入其情,学生才可能被感染,这是音乐艺术乃至所有艺术的特质。   记得上学期的起始课,课前音乐中的独特嗓音一下拨动了学生的听觉,“杨坤!32场!《中国好声音》!难道今天上……”他们显得异常兴奋。然而课中选用的第一个素材并非他们所料,影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片段——《我爱你,中国》是本课的导入歌曲。虽说学生在乐曲听赏的过程中很认真,但他们的眼神却隐藏着另一层含义:很难与此“曲高和寡”的音乐产生共鸣。其实备课时就猜到视频中的音乐风格、演唱风格,甚至演员的衣着打扮定与学生的“审美标准”相差甚远,然而这正是引发学生体会“经典的音乐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销声匿迹”的前提。所以,当歌手平安再次唱响“百灵鸟”的时候,学生们亢奋了:开始只是跟着节拍点头,很快又加入身体律动,最后竟忍不住跟着音乐一起歌唱了……他们在激昂而不喧嚣、细腻而不枯燥的歌声中重温了新一代人对梦想、对祖国浓浓之情的诠释。可见,没有了距离就多了一份亲近,忘情的掌声和激动的欢呼足以证实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并不迟钝。本学期的起始课,同样借鉴了《我是歌手》的一些材料,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的音乐风格,学生在过足“耳瘾”同时,更对音乐学习的好奇与兴趣“蠢蠢欲动”,音乐的思维在教师每次赏前精炼的引导语和赏后及时的分析语中随之灵动。   我们常怪学生不能静心聆听伟大名作,埋怨学生肤浅,却忽略了评判艺术的标准差异直接影响学习音乐的兴趣。诚如《课标》中提出的: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2]开学第一课的首因效应不可忽略,学生从“过时”老歌的音乐风格变异中能觉察到人类充满活力的创造源泉。由此可见,这些不是简单的“重温”电视,而是一次次音乐思想的碰撞,引发了学生想深入研究音乐的最佳动机,这是音乐学习持续发展的第一步。   二、回归本质,等待创造   兴趣是永久的话题,如何将即时的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兴趣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分析当前的教育状况,“合作创造”成了第一选择。《课标》中提出创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3]众所周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如今学生接触的音乐风格相对单一、积累的传统音乐相对贫乏等,都是“创造”的绊脚石,因此音乐创作对于初中生来说极具挑战。   课堂中,学生悟到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独特的风格。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了更多的思索:歌手演绎时究竟糅合了哪些音乐风格?这些风格的音乐有什么明显特点?音乐教材中会接触到这些知识吗?……带着好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音乐教材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沙宝亮演唱的《鸿雁》版本集聚了蒙古族音乐最有特点的三个元素:呼麦、马头琴、长调。学生虽然和民族音乐有一些距离,但他们对通俗唱法并不陌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