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包虫外膜内囊完整切除术”在治疗囊型肝包虫病人中的预后随访研究
摘 要
目的:通过对肝包虫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
因素。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评价各种术式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囊肿大小、囊肿数目、有无其他脏器合并症、术前囊肿有无并发症、手术方式(新
术式或传统术式)、病人类型(初诊或复发)、是否将外囊切开等八个因素作为预
后因素来分析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天内)和复发率的相关性。根据是
否切除外囊将术式分为传统术式(外囊全部或部分保留组)和新术式—“肝包虫
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切除外囊)。疗效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
位复发率、无病生存率、生活质量。共有196(80.3%)例患者收集到了较为完整的
随访资料,随访3.96月,随访中位数为39月;并对各组数据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墨: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切除术总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194),
低于传统术式54.O%(27/50),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40岁、
囊肿大小=lOcrrl、包虫囊肿术前有并发症、传统术式、复发病人、外囊切开、
多发囊肿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与有无合并其他脏器包虫无关(P
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有并发症、传统术式、复发病人、外囊切开
与复发有关(P=0.0000.01),与年龄、囊肿大小、囊肿数目、合并其他脏器包
虫无关(P0.05);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全切除术”复发率为O(n=O)。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外囊切除即手术
方式为并发症的发生和复发的保护性因素。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全切除术无病生
存率高(P0.05)、生活质量优于传统术式。
结论: 1)年龄40岁、囊肿=lOern、术前包虫囊肿有合并症、传统术式、
复发的包虫、外囊切开、多发包虫囊肿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牛有关,(尸0.05);术
前包虫囊肿有合并症、传统术式、复发的包虫、外囊切开与复发相关相关,(P
=O.0000.01);外囊的切除(即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成负相关,
是一个很强的保护性因素。2)“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全切除术”明显降低术后并
发症及复发率,疗效显著,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无复发
(咒=O),可以做为手术治疗囊型肝包虫病的首选。3)肝包虫残留的外囊是术后
复发及残腔并发症的根源,尽可能切除外囊是肝包虫手术治疗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肝包虫,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全切除术,预后因素,随访,疗效,
Abstract
Theaimofthis istofindout forthis
Objective study possiblepredictorshi曲
recurrenceforthe withliver disease
and post-operativepatients hydatid
morbidity
a evaluatethe of in
study,and efficacysurgicalprocedures
throughretrospective
disease referenceforclinical
follow-up,andprovide
hepatichydatid bylong-term
therapy.
Methods砀e244 30men,114 underwent from
cases(1 women),who surgeries
the
2007inour of
October1999toDecember hospi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lga-吉西滨缓释微球间质化疗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的实验研究.pdf
- pik3ca、ten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pdf
- picu患儿高粉酶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观察.pdf
- ponseti法和经皮跟腱切断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后残余畸形的影响因素初步研究.pdf
- ppar-γ激剂对大鼠移植动脉慢性血管病变的影响.pdf
- pparγ基因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机制.pdf
- pparγ配体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血管重构的影响.pdf
- pten和fht基因在肺鳞癌及肺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pdf
- pttg和bf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pdf
- raav2hf无创途径治疗血友病b的临床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