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石壕吏》课堂实录
《石壕吏》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程东文????
?师: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第一环节:“诗史”
?
【教师以“画外音”语调朗读投影中的课题及以下的“背景说明”】
《石壕吏》,杜甫。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末,唐军在安史之乱平叛的一度优势后,于邺城大败,形式逆转,郭子仪退守河阳,四处抓丁扩军,在河阳附近的石壕村,诗人在薄暮时分走进了一户人家——
(教师此时伸手向学生示意,学生会意,齐声朗读课文。朗读比较流畅,声音宏亮。)
师:读得很流畅,但是我很难想象,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指着投影内容),诗人会用你这种方式来读。
【教师范读课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学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不是给我的,给谁的?
生:杜甫。
师:杜甫,诗歌史上称他为什么?
生:诗圣。
师: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是由于他的诗歌被人称为什么?
生:诗史。
师:(投影)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也就是说他之所以成为诗史他的特点是——
生:善陈时事
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尤其是善于记历史的事实。——课代表是哪位?
(历史课代表站起来)
师:请问:要记载一件历史,要从哪些方面来写?
历史课代表: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情发生的经过、原因
师:很好,很合格的历史课代表!如果她不讲这个背景,我就把她当语文课代表用了,(生笑,)因为那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这首诗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按照刚才那位同学讲的,你看能不能把这些要素都找出来?
生:唐肃宗乾元元年冬末,公元七五八年,一个冬末的傍晚,这是背景和时间。
师:好,我们就看着这首诗,把它讲的一件历史事实叙述出来,可以小声跟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学生前后同位讨论组之间小声交流。】
师:好,假设,我们现在要写《大唐平乱史》,我需要记载一件具体的史实。目前就只给你这首诗,现在是千载之后,让你来写,这是记载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先说?
生:首先,时间大约是在公元七五八年,是安史之乱前后,然后,地点是在河南的石壕村,人物是诗人和老翁、老妇一家,另外,背景是唐军因为内部矛盾,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崩溃,四处抽丁,事情的开始是有吏一来,这个村里面他们一家人,经过是老妇人讲述他们全家所有的壮年男子都上了前线,家里已经非常的穷苦,结果是到了第二天天亮的时候,老妇人已经跟着抓人的人走掉了。
师:嗯,这个历史事实叙述得很清楚,在一个有三男当兵,二人战死的家庭里,差役最后带走了一个老妇人回去充军,诗人目睹了这么一个事实。那么好,老师给大家补充一点历史事实,就是杜甫写诗有个习惯,就是在诗的后面会有年代记录,也就是这个年代是当时他自己记录下来的,这也就是诗史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这首诗课本上没有,但在杜甫的集子里是有时间记录的。
这位同学刚才讲的是整个事实,实际上我们在概括了历史事实之后,还有人想从这首诗里面了解一下当时安史之乱战争的一些情况,你还能读出哪些信息?我是说比较细一点的信息,比方某个词句里面看出了什么?请以“我从???????句诗里面,看出了当时的什么”的句式来说。
生1:我从“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句看出当时非常苛刻的征兵,已经导致整个国家十室九空,家庭破碎。
生2:我从“出入无完裙”看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师:非常敏锐,“出入无完裙”,岂有女子不爱容妆,但是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穿不出来了。
生3:我从“二男新战死”一句中看出,当时的战争是十分惨烈的。
师:非常惨烈。我们按照她家三个人计算,这个死亡率是多少?
生:百分之六十六。
师:而且还有一个人我们不知道怎么样了,“存者且偷生”的“且”字怎么讲?
生4:我们从这个“且”字中还可以看出那种当兵之后朝不保夕的情况。
师:还有吗?
生5:我从“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一句中可以看出差吏已经来抓了几次了,所有的村里的人已经对差吏非常恐惧了。
生6:开门和翻墙配合得很好,动作十分的默契。
生:我从“有吏夜捉人”这里看出夜晚捉人,情况万分紧急。
师:夜晚来抓人,白天的时候呢?可能有人望风,行踪会暴露。实际上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如果我们下功夫,我们可以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可以看出当时的种种情况,这叫什么?这就叫“诗史”。因为我们读出了历史事实,我们读出了历史背景,我们读出了历史细节,我们读出了历史情感,看来“诗史”之名当之无愧。
【投影讲解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这就是诗圣和诗史的最好的写照,因为他反应的是“世上疮痍”和“民间疾苦”,所以他称为“诗中圣哲”,
【投影讲解2】“古时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
【学生做笔记,讨论投影上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共30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三单元第3课元素(共26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二单元实验1_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共20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氧气 (共22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二单元第3课制取氧气 (共20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金刚石、石墨和C60 (共52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四单元第4课化学式与化合价 (共26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共6页).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