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pdf
方r2005年第3期253-257页(2005年8月24日出版于北京)
湖4L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
朱 冠 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1)
提要 本文介绍了湖北公安方言(属西南官话)中几个特殊的语法现象,包括:语气词 “来”、V人子”式
形容词、把“十O十V十它”式处置式,并从古代文献中找出这些语法现象的早期用例。
关镇词 来 V人子 把“十O+V十它”式处置式
公安县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公安方言属西南官话。本文讨论公安方言的几个语法现象,并
从古文献中考察这些语法现象的早期用例以证其渊源。
变 语气词 “来”
1.1 “来n〔ailF]①是公安方言中一个常用的句末语气词,用于表请求的祈使句:
①吃饭来。}看电视来。
②买瓶酒去来。}把车去开过来来。
③你把地扫下子来。1你把嘴巴张开来。
以上所有例句中句末的“来”都可以去掉而句义基本不变,但语气发生变化:有 “来”显得客
气委婉,没有 “来”显得生硬,带命令性。
如果句子没有第二人称代词 “你”作主语,也没有趋向动词 “去”,语气词 “来”表示说话人请
求听话人同自己一起做某事,如例①表示的只可能是 “我们一起来吃饭”、“我们一起来看电视”
的意思。如果句子没有主语 “你”,有趋向动词 “去”,那么视具体语境有两种理解,如例②可以
理解为请求听话人独自去 “买瓶酒”、“开车”,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一起去买瓶酒”、“我们一起去
把车开过来”,但以后一种理解更普通。例③有 “你”作主语,表示请求听话人独自做某事。
1.2语气词 “来”只用于肯定祈使句,不能用于否定祈使句,即只用于请求听话人(同说话
人一起)做某事,而不能用于请求对方不要做某事。以下句子不成立:
④’别说话来。}别‘去打球去来。
⑤ 不‘要喝烟来。}’不要把球传过来来。
因此,凡肯定祈使句对句子动词的选择都完全适用于 “来”,即要求动词具备 【+述人〕、
【+可控〕、【+自主]、一〔贬义〕等语义特征(袁毓林1991)。此外,“来”表示请求马上实施某一
动作或行为,即要求动词具有 【+可即时操作〕这一语义特征。下列句子不成立:
⑥’团结同学来。!发‘扬光荣传统来。
⑦’回去哒给老王打个电话来。}’明日把花盆搬出去来。
入声 【司24;为清晰起见,阴
① 公安方言的实际调值为阴平 【习45,阳平 【习13,上声 -1【]21,去声 刊〔34,
平标为[-1]55,上声标为[x]11,去声标为[}]44a[t]3是公安方言的轻声调。
2005年第3期
万方数据
例⑥是一种平时的行为表现,不是可即时做出的行为动作,所以句子不成立;例⑦动词具
有 【十可即时操作〕这一语义特征,但时间状语限制了这一特征,所以也不成立。下列例句就动
词本身来说同例⑥是一样的性质,但可以成立,是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下有了另外的含义:
⑧克服下困难来。}关心下老同学来。
这是请求听话人(同说话人一起)即时做出一个 “克服困难”或关“心他”的行为,比如 “深夜
去执行任务”或 “给老同学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等。
1.3据朱庆之(1990)、柳士镇(1992)等先生的研究,“来”作语气词在中古汉译佛经中比
较常见,中土文献也不乏用例:
⑨须摩提语修耶舍:“大弟,共诣誉阁山上有所说去来。”(东汉 ·康孟祥译(兴起行经》,(大正藏》
4/170b,转引自朱庆之1990)
⑩有先熟者呼后熟者,言:“共食来。”(三《国志 ·魏志 ·常林传》注引 魏《略》,转引自柳士镇
1992)
朱先生共举7例,并指出:“去来”都是用在祈使句中,“去”表示动作的趋向,“来”是句尾祈
使语气助词;柳先生举有6例,认为 “来”字表示祈使语气,中古以前已有萌芽,中古有所增多。
笔者详细调查了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抵律》,共发现这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pdf VIP
- 200句搞定高考词汇.pdf VIP
-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HITACHI日立空气净化器EP-A5000.doc VIP
- 16J604 塑料门窗(建筑图集).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解答题专题训练 (12)(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绵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药店员工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ACP云计算考试题库.pdf
- 2025年及未来5年高级铝制品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