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与分级 二、居住区道路设计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三、居住区道路的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四、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 五、居住区和居住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实例分析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既是交通空间,又是生活空间,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与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道路功能及宽度要求 居住区三级、四级道路配置 二、居住区道路设计的原则和规定 基本原则:“顺而不穿”、“通而不畅” 住宅区交通与路网规划原则 住宅区交通组织考虑的因素: 人与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快车与慢车、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 ??? 住宅区的路网布局规划应在住宅区交通组织规划的基础上,采用适合于相应交通组织方式的路网形式,并遵循以下原则: 1)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2)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住宅区交通安全、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 3)因地制宜,使住宅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设经济; 4)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5)空间结构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住宅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 6)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道路设计的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 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三、居住区道路的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居住区内动态交通组织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人车共存”三种基本形式的道路系统。 3、人车共存 1970年在荷兰的德尔沃特最先采用了“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系统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认为人车不应是对立的,而应是共存的,将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使街道恢复勃勃生机。 其手段不是交通分流,而是重新设计街道,使小汽车使用和儿童游戏两种行为得以共存。 研究表明,通过将汽车速度降低到步行者的速度时,汽车产生的危害会大为减轻。实践证明,只要城市过境交通和与居住区无关车辆不进入居住区内部,并对街道的设施采用多弯型、缩小车行宽度、不同的路面铺砌、路障、驼峰以及各种交通管制的手段等技术措施,与此同时,在步行带精心布置花台、座椅、灯具等,形成舒适、美观、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空间。 因此,人行和车行是完全可以合道共存的。 四、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 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室外、室内、半地下或地下等多种存车方式。 2、小汽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 国标中对机动车的存车指标的规定是: 8.0.6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0.6.1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8.0.6.2 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8.0.6.3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8.0.6.4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停车指标 如广东省在1994年颁布的居住小区技术规范中就规定: 一类小区:每户设1~1.3机动车位; 二类小区:每户设0.7~1.0机动车位; 三类小区:每户设0.5~0.7机动车位。 北京市规定: 经济适用房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h, per sempre io ti perdi 啊!我永远失去了你 Ah per sempre io ti perdi 啊我永远失去了你(bE) - 未知.pdf VIP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护理查房.pptx VIP
- (高清版)DB31∕T 1545-2025 卫生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要求.pdf VIP
- 林业行业机关业事单位工勤技能岗位考试复习题.doc VIP
- 2025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1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中美关税战时政述评逐字稿-初中《道法》25年时政述评.docx VIP
- 2024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