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课堂到社团
从课堂到社团
摘要:戏曲之美需要熟悉的耳朵才能体悟,笔者尝试在高校公共选修课中开设戏曲欣赏与模唱课程,并将教学模式从课堂延伸至课堂外,加深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审美经验积累。鉴于此,笔者将从课程的设计初衷与宗旨、戏曲模唱教学的获益与不足、戏曲社团组建的方式与作用三个方面来总结和探索。
中国论文网 /7/view-7250850.htm
关键词:审美经验 戏曲公选课 教学探索 课堂拓展
戏曲作为一种集大成的音乐体裁,其魅力不应随着时代的更替而褪色。但在现今的社会主流文化中,戏曲已经属于弱势文化。为了吸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更多的关注和欣赏,笔者尝试在高校中面对音乐类和非音乐类本科生开设戏曲欣赏与模唱课程,并将教学模式从课堂延伸至课堂外,与学生一起组建社团,调动大家的自主能动性及创造性,加深其对戏曲音乐的审美经验积累,达到“听戏――唱戏――爱戏”的境界。本文将从高校公选课戏曲课程的设计初衷与宗旨、模唱教学中的获益与不足、社团组建的方式与作用三个方面来总结、反思、探索戏曲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积极性。
一、高校公选课中戏曲课程的设计初衷与宗旨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各种媒体、网络飞速发展,文化娱乐项目日益增多,戏曲展演已不像过去,承载着人们主流的音乐娱乐功能。其传统的服饰、程式化的表现、玩味的拖腔也与现今社会有了一定距离。但戏曲作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无与伦比的美感应随着时代消失不见呢?还是只是明珠蒙尘呢?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可知,美感来源于熟悉。
2013年4月12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瓦洛里Valorie Salimpoor)博士发表了其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显示,音乐不但有国界,而且还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体验。受试者是否喜欢某段音乐,和受试者的听觉皮层有关系,一段音乐之所以会让受试者感到愉悦,是因为它激发了听觉皮层向伏隔核发出信号,从而激活了受试者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只有和受试者过去的聆听经验相吻合的音乐才有可能作为“奖品”,刺激受试者的神经中枢,让他产生愉快的感觉。
经历时间和岁月沉淀的戏曲艺术之美是存在的,缺乏的是欣赏者对其的熟悉程度。只有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收获其美感,才能做出是否喜爱它的结论。鉴于此,笔者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期间,针对全院本科生开设了戏曲赏析与模唱的公选课,选课同学包括音乐表演、作曲、录音艺术、音乐学、美术、影视、戏剧、动画、播音主持、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等专业方向,旨在通过“接近”戏曲,诱发对其的熟悉感和兴趣度。
在课程设计上,首先采用声图并茂的解说方式介绍什么是戏曲。笔者主要引用王国维先生的“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为定义,将“歌”“舞”“演”“故事”的元素分离,向同学们展示戏曲中的音乐组成、身段动作、服饰扮相以及其文词的优美,加强其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认识,并让他们开始意识到戏曲艺术美的丰富性,由此可开启多方面兴趣点。在和学生私下交流时,就有同学表示出对脸谱的喜爱,并且收集了各式脸谱图片给笔者看;也有同学表示喜欢昆曲文词的优美等等。
其次,以故事性的方式陈述戏曲简史。笔者向同学们讲述原始乐舞的神秘性、西周优孟的故事、秦汉角?h戏《东海黄公》的故事、隋唐的《大面》《钵头》《踏摇娘》分别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宋金杂剧的角色体制以及南戏的确立与《白兔记》的故事。将简短的故事配以图片,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再次,用实例演绎戏曲的艺术特点、社会功能和精神境界。在向同学们解释戏曲的虚拟性特点和程式化特征时,一方面直接截取相关的视频片段说明,如《苏三起解》中苏三是如何采用虚拟表达方式假定出时空的自由;另一方面也给同学们观看西方歌剧中所谓写实的布景,让大家通过视听直接和戏曲中写意的艺术特点进行对比。
而在向同学们阐释戏曲的社会功能和精神境界时,可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或电影作品来引导大家的理解。如某部小说中的主角未曾读书却机灵过人,全由于爱看戏的缘故,这说明戏曲具有朴素的文化教育功能。又如某些电影中演绎出戏曲界“宁穿破不穿错”“从一而终”的坚韧思想以及“不疯魔不成活”的人生信仰,这既展现了戏曲的道德教化功能又传递了它的精神境界。这种戏曲精神也出现在真实的历史故事中,有明代的商小玲入戏太深,竟在饰演杜丽娘时离魂而去,咽气在舞台上;亦有近代京剧生角刘木铎和剧团演员在山东抗日的佳话。笔者认为,这种戏曲精神是戏曲艺术之美中最有魅力、最有感染力的魂魄所在,也是最应向高校大学生传递的戏曲之美的所在。
最后,按各声腔剧种顺序讲解,搭配视频赏析和唱腔模唱学习。其一,要对声腔和剧种的关系进行辨析:选用同声腔不同剧种的同名唱段给同学们听辨其中的共同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