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 剑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版本和在线版本。1994年正式发布的《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网络版除包括印本内容外,还包括最新的修改和大量印本中没有的文章、图片、影像等丰富内容,可检索词条达到98000个。 2012年3月13日,《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将不再印刷出版这一历史最悠久的英语辞典百科全书。这个于1768年在爱丁堡开始出版纸版百科全书,在244年后,自我终结了纸本出版的历史。 案例一:《不列颠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 2012年12月31日,有着80年历史的美国知名杂志《新闻周刊》印刷纸质版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最后一期印刷版封面是一张该杂志位于美国纽约市办公大楼的黑白照片,配以“最后一期印刷版”的字样,充满了离愁别绪。 停止发行印刷版并不意味着 “关门大吉”。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将专注于网络内容的发行。该杂志发行人宣布,《新闻周刊》新型数字版将以简洁、全球化的视角,服务于移动用户及具有独特见解的读者。 无论是图书特别是工具书,还是在期刊,传统的纸质本都受到了来自数字版和网络版的严峻挑战。 至少在传播领域,数字版的一枝独秀将是大势所趋,纸本的绝唱终将难以避免。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推论: 在全球化时代,数字出版也将是中国出版界的必由之路。 中外在数字版权的保护和交易、读者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从纸本到数字化的过渡将是一个艰难、复杂和多变的过程。不管这一过程会有多艰难,大的趋势不会改变。 期刊数字化最终将如何实现?高校学术期刊未来的命运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态度和选择。 我们面临的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 起源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潮流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速度和量级。与历史上催生了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一样,数字化以技术革命的形式再一次给予人类社会以革命性的动力,宣告了新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生存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新理念。 1.信息时代与数字化潮流的兴起 从数字化生存的理念被普遍接受至今已过去了十多年,数字化浪潮也在人们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领域高歌猛进。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独占鳌头,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对数字化技术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都有或多或少的切身体会。如果说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一般人还缺乏直接的感受,那么,传播领域的变化则是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 数字化正在取代纸质本,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渠道。 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大型期刊数据库给学术传播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读者(学者)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发生了彻底改变:由读纸本的期刊变为读数据库。 这一变化给以传统纸本期刊的影响是致命的:社科期刊这一独立存在的个体已迷失在网络的海洋之中。 从传播效果看,读者乐意为这样的数据库而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 随着期刊数据库的风行,期刊纸本的发行量直线下降,且无可挽回。 2.挑战:阅读方式与期刊地位的改变 (1)阅读方式的改变:从读刊到读“库” 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主要形式,学术传播主要是学术论文的传播。 在纸本时代,学术传播的最小单元是学术期刊。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交互性在理论上使传播成了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行为,传播的最小单元已由期刊变成了论文,一篇文章一个“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可以无限组合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期刊甚至成了传播的障碍。 从信息时代信息聚合和权力分散的特征来看,传统期刊将从学术传播的中心被驱赶到边缘并非危言耸听。 (2)传播中心的转移:从期刊到单篇论文 从表面上看,单篇论文的走强、期刊的走弱似乎是期刊数据库的建库及经营模式造成的,但这只是外在的原因,数据库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更好的传播才是问题的本质。 如同手工作坊无法抗拒机器化大生产一样,孤立的纸本期刊敌不过具有聚合效应且不受时空限制的数据库是历史的必然。 1.从传播技术的角度看 (1)关上了一扇窗:传统纸本将成明日黄花 表面上看,数字化传播只是关上了纸本传播这一窗口,但实际上,数字化的诸特点决定了它更是关上了单位制期刊谋求更大发展的窗口。 (2)打开的是大门:数字化传播的广阔前景 数字传播的特点: 1)迅速、无障碍。 2)信息聚合。 3)从下游传播反逼上游编辑:多种组合与个性化服务。 这样的特点既是纸本传播无法比拟的,纸本期刊也满足不了数字化传播对海量数据的需求,期刊编辑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实现数字化转型将为期刊的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3)新旧时代的交替 与数字化传播相对应,数字化的期刊体系应该具备下列特征: 1)更为开放的公共学术平台。 2)大量学术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髋臼及股骨骨缺损的分型及评价【45页】.pptx VIP
- 理论力学哈工大第六版-课件.ppt
- 2023年高考全国卷(甲卷)数学(理)真题(含解析).pdf VIP
- 虚体医学丛书:医说解集——昆明新空间1025实验室.pdf VIP
- 护理事业近五年发展规划(2026-2030).pdf VIP
- 跨学科实践活动10 调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应用-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大型伞梯式陆基高空风力发电技术研究.docx
- 特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pptx VIP
- 工艺管道施工方案.pdf VIP
-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