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补体系统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条途径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经典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激活物质 免疫复合物 病原微生物表面 甘露糖残基 细菌脂多糖、肽聚糖、酵母多糖 补体成份 C1 、C4 、C2、C3、C5~C9 MBL、MASP、C4 、C2、C3、C5~C9 C3、B、D、P因子和C5~C9 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或C3bBbP 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Bb3b 生物学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晚期起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 第三节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溶解作用 二、调理作用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 四、介导炎症作用 五、免疫调节作用 一、细胞溶解作用 补体系统被活化后,可在靶细胞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二、调理作用 补体裂解片段C3b、C4b、iC3b等是重要的调理素,其氨基端与细菌、病毒等颗粒性物质结合,羧基段与有相应受体的吞噬细胞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的作用。 补体和抗体均具有调理作用。 二、调理作用 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 联合调理作用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结合C3b/C4b后,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的红细胞结合,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有利于吞噬细胞捕获和吞噬作用。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 macrophage 四、介导炎症作用 过敏毒素作用:C5a、C3a、C4a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 趋化作用:C5a、C3a 刺激中性粒细胞定向移动。 激肽样作用:C2a、C4a 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渗出和水肿。 五、免疫调节作用 1、协助APC捕捉、固定、提呈抗原 2、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 淋巴结中的 滤泡树突状细胞通过表面C3dR,可将抗原-C3d复合物长期保留在细胞表面,以供B细胞识别。 抗原- C3d复合物可与B细胞表面BCR与其辅助受体交联,促进B细胞活化。 3、增强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 FDC Ag B淋巴细胞 CD21(C3dR) C3d CD19 CD81 C3dR BCR 在辅助受体的参与下, B细胞对抗原的敏感性 可提高1000倍! 思考题 1、补体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 博尔代 *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Complement) 免疫球蛋白(试讲)lzj 河南职工医学院微免教研室 * * * * * 第三章 补体系统 补体是继抗体之后发现的另一类免疫分子。 19世纪末,Bordet用实验证明,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发生溶菌作用。由于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补体的发现 补体的发现 绵羊抗霍乱血清 霍乱弧菌 先凝集后溶解 绵羊抗霍乱血清 霍乱弧菌 56℃30min 只凝集不溶解 新鲜非免疫血清 + 溶解 血清中有两种物质: 一种耐热,参与凝菌 另一种不耐热,参与溶菌 第一节 概述 补体系统 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30多种)经活化后可呈现酶促级联反应的蛋白质。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 补体固有成分: “ C ” 如:C1(q, r, s)、C2、C3……C9 有些被称为因子: 如: 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等 调节蛋白:以功能命名 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 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 补体调节蛋白 存在于体液中和细胞膜表面,对补体活化和效应起调节作用的补体成分 。 补体受体 存在于某些细胞表面,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补体调节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受体分子。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a, b” 如: C3 C3a + C3b 具有酶活性的补体成分:用“ – ”表示 如: 、 灭活的补体片段:在符号前加“i” 如:iC3b C1 C4b2b 三、补体系统的基本特性 主要来源:肝脏(血清补体)和巨噬细胞(炎症病灶中的补体) 占血清蛋白总量的10%左右,C3含量最高 含量相对稳定,仅在某些疾病时有所变动 性质不稳定,56℃ 30min即可灭活 代谢率极快,半衰期仅1天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在活化物质(激活物)作用下,启动连锁的酶促反应,依次被激活,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 生物级联反应 I Ia Ib II IIb IIa III IIIa IIIb 发挥生物学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