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专题五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共26张)资料.ppt

5专题五第一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共26张)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________________,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_______________ 资料1和资料2说明: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随堂反馈 * * 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意味着不断恶化的 ,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大地;幼苗又可寓意为____工程,虽然柔弱,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生态环境 生态 注意: 1.学科知识: ; 2.技术手段: ; 3.最终目的: 。 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 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 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优点: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资料分析1: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讨论: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解决长江洪水泛滥的问题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措施: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纳 归 题 问 资料分析2: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讨论: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2.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例吗? 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为了实现__________,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 ”的错误观念,走________之路。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 主要是通过实行“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 生产原料 生态工程 注意:原则 特点 手段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含义: 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4)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理论基础: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3)意义: 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遇虫害而死的樟子松 珊瑚礁 阅读思考:而珊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阅读思考: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 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例如,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外。 只有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因素,而且往往作用巨大。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