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现代研究角度看待大黄即有泻下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现代研究角度看待大黄即有泻下作用

从现代研究角度看待大黄既有泻下作用,且有收敛止泻作用 成员:张兵,刘玉鹏 传统认知和现代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机理及其用药注意点 收敛止泻作用机理及其用药注意点 传统认识功效 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 现代药理作用 大黄活性化学成分 1.蒽醌类 2.鞣质 3.挥发油、有机酸、甾醇等 大黄的泻下作用 泻下特点:大黄苦寒沉降,能荡涤肠胃,泻下通便作用强,为治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热结便秘、高热谵语、腹胀痞满疼痛。 泻下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番泻叶苷 A、B、C 等结合状蒽醌衍生物, 泻下的药理作用机理 大黄口服后,结合型蒽醌苷大部分为被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在大肠被细菌酶迅速水解为游离型大黄酸蒽酮和大黄酸,刺激肠粘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而致泻。 泻下方面用药注意点 (1)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及哺乳期慎服女性特殊时期慎用大黄 (2)适应证: 一般认为,大黄适用的证型宜实不宜虚,然从临床实践及上述医案中,可以看出,无论虚实皆可应用。 (3)用药时间: 一般中病即止,最好不要超过 3 个月,切不可大量久服。 (4)不同的病患用量也各不相同,对于具体患者而言,既要考虑其不良反应,又要针对其具体病证,权衡利弊。 (5)煎煮时需后下。 大黄的收敛止泻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具有抑制和兴奋胃肠道蠕动的双向调节功能,故体现为泻下与止泻的双重功效 大黄收敛止泻作用机理 现代药理研究 中医理论 现代药理研究大黄收敛止泻作用 大黄含有鞣质,而鞣质对胃肠道系统主要是抑制作用,抑制肠道蠕动,阻碍胃内容物向肠道移动,也可以抑制大肠内细菌胺生成酶,阻断噪类的产生。 大黄可调节菌群紊乱,抗病毒,修复组织损伤,从而有利于止泻功能的发挥。 中医理论研究止泻作用 中医认为,对于大黄止泻之功,从大黄功能清热解毒及调理气机升降方面也能得到解释,大黄有“推陈出新、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的功能,使多余的代谢产物及时排除,从而达到清热解毒之功。 收敛止泻注意点 配伍环境: 如大黄与鹿角霜相配,寒热并用,升降相须,攻补兼施,敛泻结合,相反相成。同时有报道巴豆霜与大黄相配亦可止泻,据此可以看出大黄止泻常与热药相配。 炮制方法: 生用峻下,熟后缓下,酒制后其泻下作用更缓,临床观察制用止泻效佳。 用量特点: 文献报道大黄小量( 0.05 ~0.3 g) 止泻,便于处方用药,此量可因体质、症情及配伍不同灵活加减。 煎服法: 泻下通便宜后下,然于止泻则可与诸药同煎,即久煎利于止泻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 [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2. [2]贾志新,冯五金.冯五金巧用大黄治疗腹泻体会[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6):595. [3]王新,唐方. 巴豆霜及其配伍改善肠道吸收的机制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 1) :215-216. [4]符子艺,魏成功,刘小虹.从大黄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探讨肺肠相关理论[J].亚太统医药,2014,10(8):44-45. [5]黄 娟,张庆莲,皮凤娟.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4(3):282-283. [6]夏俊龙,王育勤.中药的双向调节与临床应用[J].2015,13(6):6-7. [7] 陈文贵. 大黄,清热解毒[J]. 医药与保健,2006(1) :23. [8]徐忠云.浅析大黄安全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24-525 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 *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