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脂类代谢-1gaizheng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一节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脂类的生物合成 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理解脂类的生物合成。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脂类的生物合成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甘油三酯的水解,脂肪酸的分解代谢,酮体的代谢,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酰基载体蛋白,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 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是本章的重点。 复习: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脂肪:分布在脂肪组织,主要包括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内脏周围等处。又称为脂库,贮存脂,可变脂。 类脂:分布在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又称为组织脂,不可变脂。 脂类 脂肪又称三酯酰甘油或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 类脂 胆固醇(cholesterol,Ch) 胆固醇酯(cholesteryl ester,CE) 磷脂(phospholipid,PL) 糖脂(glycolipid,GL)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 95﹪ 脂肪组织、血浆 1. 储脂供能 2. 提供必需脂酸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类脂 5﹪ 生物膜、 神经、 血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维生素、胆汁酸等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脂类的生理功能 1、贮能与供能:脂肪在动物体内和植物种子及果实中大量存储,脂肪在氧化时可以比其他能源物质提供更多的能量。每克脂肪氧化时可释放出38.9 kJ 的能量,每克糖和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仅分别为17.2 kJ和23.4 kJ。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饱食、少动:脂肪堆积,发胖 2、保护机体组织 (1)固定内脏 (2)保护内脏 (3)保温 3、构成生物膜 脂类代谢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4、提供必需的氨基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5、许多类脂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作用。 脂类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合成激素、胆酸和维生素等的基本原料,对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如花生四烯酸可转变为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栓素等,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性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6、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酮尿症等都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关。 第一节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fatty acid): 1.甘油三酯 磷脂 脂肪酸 糖脂 2.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3 .长链脂肪酸 16-18c 中链脂肪酸 8-14c 短链脂肪酸 4-6c 双键 16c,18c 一、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 脂肪的消化发生在脂质-水的界面处 胆汁盐促进脂类在小肠中被吸收 乳化剂:胆汁盐、磷脂酰胆碱,都由肝脏产生 乳化 微团 (一)脂类的消化 胃脂肪酶:逐步消化 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 ①胰脂肪酶(水解三酰甘油的C1、C3酯键,产物是2-单酰甘油、脂肪酸) ②胰酯酶:水解单酰甘油、胆固醇酯、维生素A酯 ③磷脂酶A1、A2、C、D(水解磷脂2位酯键,产生溶血磷酸和脂肪酸) ④辅脂酶(Colipase)(它和胆汁共同激活胰脏分泌的胰脂肪酶原,并维持胰脂肪酶的活性) ⑤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转变为胆固醇+脂肪酸。 (二) 脂类的吸收 在十二指肠单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可与胆汁盐乳化成混合微团(20nm),被肠粘膜的柱状表面细胞吸收。 以乳糜微粒(CM)形式,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的上段。 甘油 水溶性混合微团 甘油三酯 脂肪酸 吸收入肠黏膜细胞 甘油一酯 胆固醇酯 脂肪酸 卵磷脂 溶血卵磷脂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