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文:用镜头捕捉瞬间的记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继文:用镜头捕捉瞬间的记忆.doc

刘继文:用镜头捕捉瞬间的记忆   刘继文卖过小食品、汽水,也推销过扒鸡,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小销售员,在若干年之后竟然成为了圆明园的首席摄影师,他用镜头记录了圆明园最近数十年遗址变迁的珍贵影像,成为了圆明园当代历史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岁月无痕,当历史匆匆流逝的时候,我们要探索以及所追忆的不过只是史学家们的只言片语,以及历史本身在这大千世界的化石碎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成了记录历史的又一个手段,从静态到动态,那些由镜头创造的世界栩栩如生。   在北京这座历史古城,有数不清的摄影家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记录历史的工作,这些摄影家里就有被称为“圆明园之子”的刘继文。   1966年,刘继文出生在圆明园,是个土生土长的圆明园人。在1984年之前,他都是个农民。直到1984年12月1日,海淀区政府与海淀乡人民公社走共同联合开发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道路,刘继文家里的土地被征用了,他也顺理成章地告别了农民身份,成为了圆明园的一名服务员。他卖过小食品、汽水,也推销过扒鸡,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小销售员,在若干年之后竟然成为了圆明园的首席摄影师,他用镜头记录了圆明园最近数十年遗址变迁的珍贵影像,成为了圆明园当代历史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用镜头记录圆明园历史   50年前的圆明园,并不是今天这番模样。刘继文的祖辈本是从河北逃荒来到北京的,机缘巧合,他们竟在圆明园扎下了根。打记事儿起,刘继文就听老人说这是皇帝住的园子,“有种优越感”,但他对圆明园的历史知之甚少。小时候,刘继文在这里打草、掐兔菜,还放过羊,满园子乱逛。一次,他跟爷爷在福海南岸开垦石边地的时候,无意间挖出了几个碎瓷片,其花纹之精美超出了他的想象,这让他对圆明园的历史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此探索圆明园的欲望在年幼的刘继文心里萌生。   在圆明园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1984年,随着圆明园的重新规划整修,刘继文幸运地从农民变成了圆明园的一名服务员。俗话说“环境改变人生”,虽然刘继文最开始只是卖小食品和汽水的普通售货员,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圆明园,以及在圆明园里划分精细的各个文化、管理部门和来往参观的各级领导和游人,还是让他大开眼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圆明园照相部经理董世光先生,“看着他整天背着相机满园子走,威风极了!”当时刘继文很羡慕董先生,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董先生那样威风呢?于是他大胆上前,问董先生能不能收自己为徒,跟他学摄影。在那个年代,对摄影感兴趣的人并不多,董先生仿佛突然间遇到了知音,很快就答应了刘继文的请求。从此以后,刘继文总是偷偷从食品服务部跑到暗房里跟着董先生学着洗照片,“暗房虽然一片漆黑,但那里却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当我看到董先生拿着相纸在水里晃几下,图像就奇迹般地映现出来的时候,就上瘾了!”从那时起,刘继文就开始省吃俭用,用攒了半年的积蓄在新街口买了一台日本企诺牌单反相机,走上了摄影之路。   起初,为了能多跟董先生学习摄影,刘继文总是偷偷从岗位上溜走,为此他没少挨领导的批评,后来,领导干脆给刘继文调了岗位,让他推销扒鸡,“从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岗位调到了另一个不喜欢的岗位”,刘继文虽有些无奈,但他依然抽时间拿着相机满园子跑,拍摄了不少作品。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短短两年时间,刘继文在摄影上的天赋就凸显出来,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987年,刘继文的工作再次发生了调动,这一次他从食品服务部直接调到了圆明园展览馆从事讲解导游工作。此后的三年里,刘继文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的圆明园历史资料,从一个对圆明园历史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变成了了解并深深爱上圆明园的摄影人。从此以后,无论是圆明园遗址的整修,还是四季风云变幻,他都会用自己对圆明园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去用心拍摄,并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坚持不懈,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从未间断过拍摄,不仅记录了圆明园遗址四季风云的变化瞬间,也积累了上万张的圆明园历史变迁的影像资料。   追梦之旅   随着刘继文对摄影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1989年,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系统学习。之后,他又有幸结识了狄源沧、费文麓、韩子善等恩师,他们都成了刘继文在摄影道路上探索的引路人。   狄源沧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他在摄影理论方面对刘继文的影响颇深,他对摄影作品的分析,对刘继文在摄影创作上起到了启迪作用。韩子善先生则是中国把摄影上升为美学的第一人。他对国外摄影作品从技术、技巧等各层面进行分析,将摄影与“美”联系到一起,韩子善先生对摄影艺术的新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深深影响着刘继文。在摄影创作上,对刘继文影响最大的是费文麓先生。“费先生对我的帮助就是言传身教,他是手把手教我的。”刘继文说,“他教我怎么冲胶卷,怎么做片子,在现场怎样调动模特,拍摄的时候要怎样找角度,使用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