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社
会联系极为密切的有机整体。国外学者大都以发达的市场机制和成熟的城
市形态为基础,分别从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单一角度对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动力机制进行了讨论,这些理论不仅缺乏系统性、全面
性,特别是对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动力机制研究不
足。
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就是推动城市诞生和发展所必须的动力的产生
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复
杂系统的总和。受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城市发展经历了三次
大的变革。而这三次变革的后面,都是城市发展动力的革命。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城市发展已进入到一个以人为中
心,追求数字化、个性化、分散化发展的新时期,城市与乡村及人与环境
将进入共生、共享、共荣的“三共”和可持续发展状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实现高
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
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它包括城市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
统。其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
持续发展是保证。
经过半个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了长足发
展。但是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则更
加落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长期处于背离状态,具
— I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体表现为传统体制下工业产值与非农就业比重的背离、体制转轨时期非农
产业就业与城市人口的背离、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域背离以及近年
来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的成本背离。面对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
战,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动力机制。
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
了新的动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要在较短时间内同时推进工业化和信
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
式发展。新型工业化具有创新和再造两个功能。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
创新、管理创新和教育创新四个方面。再造包括再造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
系、再造工业化与产业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再造工业
化与生态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国际化的
关系六个方面。创新是关键,是进步与发展的灵魂;再造是保证,是创新
成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全面回答
了我国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疑难问题,极大地丰富、完善和
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具体化。
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反映产业关
联的特点。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分别建立了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产业关联分析模型及评价指标,包括某城市现状期的产业关联方
程和某城市动态产业关联模型。通过模型及评价指标,有助于判断一个城
市的发展是否是可持续的。
新型工业化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
— II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动力:
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革新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只有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扩充产业链条,促使就业结构多元化,
才能获得持久稳定的动力。
二是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解决就业和贫困来促进城市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改革、
发展、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城市社会才会走向可持续发展。
三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促进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人
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应主动走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的,通过循环
经济模式来建设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
— III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urban area is an organic system with extremely clos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恩度联合吉西他滨和铂类治疗ⅢB期和Ⅳ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pfg.doc
- 防晒剂对甲氧基肉桂酸酯的合成的研究.pfg.doc
-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对UC和CD复发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pfg.doc
- 服务业和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1980-2005山东省服务业实证的研究.pfg.doc
- 福建三明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pfg.doc
-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疗效回顾性对比分析.pfg.doc
- 甘草等中药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小鼠皮肤损伤保护作用的初筛实验的研究.pfg.doc
- 肝癌相关抗原MRP-L28和Calponin2鉴定.pfg.doc
- 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实施问题的研究.pfg.doc
- 功率差动的母线保护的研究.pfg.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