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林五拳精义.doc
少林五拳精义
一、五行名称说
五行名称,由形体内外阴阳五行合说。形体者,在人身体而言也,盖人身即小天地,适合天地阴阳五行之理也。夫人身,内为阴,外为阳;血为阴,气为阳;腹为阴,背为阳;足为阴,首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大至全体骸骨,细至皮肤毫毛,无一不是一阴阳,处处有阴阳。
太极位置变化,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太过,无不及,此吾人身之真气,内外之全体,合阴阳自然之理也。
人身,内五行:肺为金,肝为木,肾为水,心为火,脾为土;外五行:皮为金,筋为木,骨为水,血为火,肉为土;又鼻属金通肺,目属木通肝,耳属水通肾,舌属火通心,口属土通脾,此五行之各有所属也。内五行一动,外五行无一不动,内五行一静,外五行无一不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内五行体也,外五行用也。
内者先天,外者后天。《内经》曰:“人生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本之为言,根也,源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通其源而流自长,溉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理也。故善医者,必先治本。知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有一茎连起,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也,而命寓焉。知后天之本在脾,脾为中宫之土,其为万物之母,土先生于脾,而后水火木金,循环相生,以成五脏,五脏成,而后六腑四肢百骸随之以生,而成全体,是皆先后天不离五行之形体也。医者,既知形体之所由生,故推五行之理,以治五行之体也。
五行拳术,亦犹是也,即以五行,致以五行,亦以五行之术,练五行之体也。以五行之数,为五行之体;以五行之体,练五行之数;即我五行,练我五行,此五行拳术,所以为形体之名称也。
二、气功原旨
少林内功五拳,以气功为上乘,而气功之说,有二焉:一曰养气,一曰练气。养气而精气不动,气不动而精神清,神清而健,操桩进退得宜,如是始可以明斗敌之方。原养气之学,乃医学之紧要关键,非仅柔术所能而圆,不过柔术之功用,全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于养气,尤不可弃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却又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别。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言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不刚不柔,亦刚亦柔。遇实则刚,遇虚则柔,刚左而柔右,柔退而刚进,随机而动,变化无方。打之则刚若金石,动之则捷若猿兔。敌之遇此,其受伤也,不知其何以受伤;其倾跌也,不知其何以倾跌。神龙天惊,莫测端倪。此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技之神者矣!
但练气之学,中有玄妙,不可细议,亦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在苦心独造之士为之耳。
三、内功五拳练法之要
一曰调息,二曰摇动,三曰站桩,四曰运使,五曰演习五行势。内功五拳之要,大义则此五层。兹将入手练法次第分述如下。
(一)调息
调息之功,即不动以养气之学,道家谓之“听息”,盖神与气本属一体,所以气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技击至臻此境界,而后可达上乘,可称绝技,否则乃不遇野道旁门,终难入于名家巨子之林也。
夫人之气息,由于呼吸司于肺部,而鼻为出入之门。凡技击学步之始,先须使脉气沉静,直达丹田(脐下一寸三分)。而用功之法,先宜将身体正直站立,两足以前后踏平,挺腰阔胸,两手叉腰,听气自然之出入,默记其息数,或由一数至五数,或由一数至十数,不可计数太多,以免心神之昏乱。此调息之法也。
至听息较调息为深,每于朝夕演习时,从容运使,不可着力。出一掌也,当平肩直腰,若气自肩腋而来,直贯于掌缘五指之间,静心听之,臂腋掌指之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此外运腰挺足,亦复如是。
坐立行动,总以气息沉静为主,久之习养功深,无论如何动作,气亦不为之喘促,世技击家所谓上灵下实、练气不浮之功效也。但有事须注意者,气以顺养为要,而不可逆制。初学步时,偶于用力猛烈,则气必喘息,故不可强忍以争胜于人前,否则肺部暗受其损害,必致不可救疗,每见少年人当患此病,故为之警告耳。
此听息之法,本道家修养术,故技击家必以此功为首务。世俗鲁莽之夫,平时稍一动作,则气往上浮,呼吸如抽,如是则其头脑昏聩,不唯耳目失观听之能,而手足亦必无所措。溯其受病之由,实因气息粗率所致,故技击专家必须使气贯丹田,虽腾跃纵跳,犹能平其心气,而后可以临危应变,操必胜之机。可见气息一功,至关切要,不可以寻常视之也。
夫人之一身,其主宰全在乎一心。心者君也;手足者,臣民也。君有乾刚独断之明,而后臣民效指挥如意之势,即儒家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者也。盖技击之练习,无事之时,本极从容,仓猝应变,则气息上浮手忙足乱,如是虽平日练习功深,终觉不能收效果于俄顷,此技击所以归功于定心、养气、沉静。能到此地步,技击始有超神入化之境,否则终属“野狐禅”,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