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据李煦密折探康熙年间江南“科场案”及“互参案”.doc
据李煦密折探康熙年间江南“科场案”及“互参案”
摘 要:康熙五十年于扬州会审的江南“科场案”以及由此引发的督抚“互参案”影响之大、涉案人员之多、断案周期之长都属历代罕见。本文旨在通过《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中李煦奏折为线索,还原“科场案”及“互参案”的真实面目,并探究其影响。
关键词:李煦;“科场案”;密折
一、 东窗事发
康熙五十年十月初(1711年),时任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的曹寅上奏康熙:“今年江南文场秀才等甚是不平,皆云:皇上洪恩广额,原味振拔孤寒,今中者甚是不公平,显有情??。因而,扬州秀才扰攘成群,将左必蕃祠堂尽行拆去。后传闻是副主考赵晋所为,始暂停息。督抚具有参章,目下已??二人俱是富商之子,传闻榜中不通文理者??多”。①康熙收到奏折十分愤怒,立即派户部尚书张鹏翮到扬州清查,据《清史稿》记载“五十年:冬十月辛巳,命张鹏翮置狱扬州,按江南科场案”。②可以看出,康熙在科场案发初期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此后,在这一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中,康熙通过与李煦的密折往来密奏关注着“科场案”发展的事态。
户部尚书张鹏翮十一月到达扬州,同漕运总督赫寿、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江苏安徽巡抚张伯行会审科场案。案件审理初期十分顺利,两个嫌犯程光奎、吴泌各自认罪。李煦在十二月十二日的奏折上写到:“供内扯原安徽巡抚叶久思与安徽布政司马逸资之家人轩三经手其事,尚在对质,未经省明”,“至于正主考左必蕃、副主考赵晋各自争辩,亦未省出贿买处”。③此时,该案涉及的官员尚少,审案难度也不大,无论是李煦还是康熙都不会想到事件会愈演愈烈。
康熙五十年正月十六日,时隔案发已经三个多月,李煦再次上奏康熙,在奏折中提到三件事:一、程光奎因为跟副主考赵晋和山阳县知县方名是好朋友,二人串通作弊,所以中举;二、在吴泌贿买过程中,有一个名叫员星若的中介人,据他供认:“安徽叶抚院得银五千两,江防叶同知得银三千两,后又供,叶抚院不见,因另托李奇,即审李奇,供出金子十五锭,交安徽藩司马逸姿的家人轩三收受”。④三、在审讯李奇的过程中,江苏巡抚张伯行和两江总督噶礼二人因此“各执一见,竟不和同”⑤,康熙的朱批写道:“督抚不和,人所共知,巡抚是一钱不要清官,总督是事体明白勤紧之人物。目前,奏本到了,尔南方从论如何,再打听明白速奏!”⑥一方面表明了康熙对舆情十分关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案件发展到此,康熙并不想再让事态扩大,实则想平息噶礼和张伯行二人矛盾。未曾想,督抚“互参案”一发不可收拾。
二、 “互参”始末
噶礼跟张伯行二人其实在“科场案”以前就积怨已久。《清圣祖实录》记载:“江苏巡抚张伯行、以江南藩库赔补亏空疏稿送江南江西总督噶礼会题、不俟噶礼咨覆、即行具题后噶礼发回疏稿、并未画题”。⑦讲的是康熙四十九年七月张伯行将“江南藩库赔补亏空疏稿”送给督噶礼会题。按照规矩,这要巡抚与总督商议后,才能够下结论。张伯行却没等与礼商议,自己在后面写了结语,只交给噶礼联名。噶礼十分气愤,因此没有盖印,原稿回给了张伯行。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张伯行向康熙奏参噶礼受贿五十万两并阻碍办案,要求将噶礼革职;同一时间,噶礼奏参张伯行诬陷并罗列:“南山集刻板在苏州印行,伯行岂得不知?进士方苞以作序连坐,伯行夙与友,不肯捕治 ”⑧等一系列罪状,事件又牵扯到了敏感的“南山案”,案情进一步复杂化。康熙将两人一并解任,交由张鹏翮、赫寿一并审理。自此,“科场案”已经由一起简单的考场舞弊案件演变为足以改变整个清朝政坛的案件。
李煦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九日、二十四日连续两次上凑,提到:“江宁、镇江、扬州等府百姓闻督臣噶礼解任,二月十八、十九等日连日罢市,先则赴臣衙门具呈求题请留任,及至二月二十二日,督臣委官送印江西抚臣衙门”,⑨张伯行自然不满,在李煦三月二十六日的奏折中写到:“张伯行见此光景,说:这些百姓都偏为了总督,觉得有不平的意思。后来街上也贴巡抚德政歌谣,也有些人赴各衙门投递保留呈子”。⑩李煦在康熙五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密折中提到:本案的一个关键证人陈天立突然上吊身亡,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了。至康熙五十一年五月李煦上奏:“副主考赵晋、房官王日俞、方名问了充军。至于沈必耀命案,从前扶臣以沈必耀掐死伊妻定案具题及参后复审,又是沈必耀之妻自行溢死,前后互异。”、“又督抚互参一案,总督噶礼问降一级留任,巡抚张伯行革职问徒,外论谓此二人均有不平,降革不一”。看上去两个案件都有了断定,其实案子还是没有审明白,奏折中几次提到“人心不能悦服”、“瞻此顾彼,游移不决”等字眼,康熙的朱批上也写到:“纷纷议论可笑”。笔者认为,众人实在是有些冤枉张鹏翮,张鹏翮断案迟疑不决其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张伯行和噶礼二人都是当时的重要官员,影响力极大,稍有偏颇就会引来民愤;二、“科场案”本身涉世的考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营养支持的选择.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体会.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α1―AT及CRP检测的临床意义.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检测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激素治疗探讨.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意义.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doc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诊断的研究进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