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docVIP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致蒋经国先生信》是一篇情真意切、微言大义、促进国家民族和平统一进程的公开信,它将书信的作用及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学习此文,须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书信内容,体会融兄弟情义与民族大义于一体的表情达意的特点。因为作者以文言写成,所以要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充分自读,并搜集相关背景材料,以更好地理解文意。教学时可就作者为什么用文言成文设疑,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 ◎教材分析 本文旨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信中开头、结尾畅叙阔别情思,通篇贯之以情,以情动人,情真意切。从多方面论述台湾回归祖国的裨益,充分表达了和谈的诚意,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步伐无可阻挡; 2.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2.体会这封信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1.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2.体会这封信中蕴涵的情感。 3.研究性学习:驳有关“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谬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可以用录音机播放《七子之歌》 (二)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这一首歌的歌名是——(生答)《七子之歌》,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生答)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浓浓思念之情。是呀!“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深情的歌声,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是民族的悲愤,是游子的呼唤。当歌声回荡在祖国的天空时,我们还有许多遗憾:虽然民族屈辱已经洗刷,但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深深地阻隔着两岸的中国人,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期待着、企盼着游子归来的一天,每一个正直的炎黄子孙都在为祖国统一不懈地努力着。 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蒋经国去了一封信。字里行间,充盈着民族大义,洋溢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封书信。(板书标题) (三)解题 1介绍作者廖承志先生。 明确:(教师择要介绍) 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阳市陈江镇幸福村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在孙中山、宋庆龄和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的教育、影响下,积极投身于大革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2年,在荷兰、比利时、德国汉堡等地组织领导海员运动。1933年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等人营救获释。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因反对张国焘“左”倾路线,遭张国焘拘捕,带着手铐参加了长征。1936年冬到达陕北后,在红色通讯社(新华社前身)负责外电编译,1937年3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参与筹备、出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2年在韶关被捕,先后被关押在江西马家洲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等地,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获释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他历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副会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支援埃及反抗侵略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华侨大学校长,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