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说中药讲义.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说中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总 论 中药药性理论 什么叫中药?植物药=中药? 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直言本草者,草类药为最多也”。所以,中药又多成为中草药,中药学又称本草学。 (一)、四气 《神农本草经》“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热者寒之”,能治疗热证的就是寒凉药,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属于阳热证,石膏、知母、栀子等可以缓解或消除。 “寒者热之”,能治疗寒证的就是温热药,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属于阴寒证,附子、肉桂、干姜。 平性: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物,如党参、山药、甘草等。 (二)、五味 酸苦甘辛咸,不仅是口感的“味”,更重要的是药物作用的“味”。 《素问???藏器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多具有酸味。五味子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热泻火、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如黄芩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二)、五味 甘:“能补、能和、能缓”,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多用于正气虚弱、身体诸痛、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补血、甘草调和药性、解药食中毒。 辛:“能散、能行”,即发散、行气行血。解表、行气、活血药多属辛。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 咸:“能下、能软”,即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散结。 淡(附于甘):“能渗、能利”,即渗湿利小便。如薏苡仁、通草、猪苓、茯苓、泽泻、灯心草等。 涩:与酸相似,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 (三)、升降浮沉 与气味有关,一般辛甘温热的升浮,如麻黄、升麻、黄芪,苦酸咸寒凉的沉降,如大黄、芒硝、山楂; 与质地有关,“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与炮制有关,如有的药物酒制升,姜炒散,醋炒敛,盐炒下行。 (四)、归经 如紫苏、薄荷、干姜、黄芩、乌梅、麻黄归肺经。 (五)、毒性 目前中药品种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仅100多种。 “是药三分毒”?“药食同源”? 中药的配伍 单行:单独用一种药物治疗疾病,如独参汤治疗大失血后的元气虚弱,清金散(黄芩)治疗肺热出血,马齿苋治疗痢疾,益母草膏调经止痛,丹参片剂治疗胸痹绞痛,鹤草芽驱除绦虫。 相须: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加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作用;附子加干姜增强温阳守中的作用。 相使:一种为主,一种为辅,辅药可以增强主药的作用。如石膏加牛膝治疗胃火牙疼,石膏清胃降火、消肿止痛,牛膝引火下行,可以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 中药的配伍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半夏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毒副作用大为缓和。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绿豆杀巴豆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减弱生姜温胃止呕的作用。 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的配伍禁忌 (一)、配伍禁忌 十八反 十九畏。 (二)、证侯禁忌 (三)、妊娠禁忌 慎用和禁用 行气活血、泻下、有毒的药物等 (四)、服药饮食禁忌 中药原料的准备 (一)、产地 地道药材:如 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山东的阿胶;云南的三七;浙江的贝母;青海的大黄等。 (二)、采集 (三)、炮制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剂量: (一)、药物性质与剂量 1、毒药不可长期用; 2、质量轻的不可大量,否则药锅放不下; 3、矿物介壳类量宜大; 4、鲜品比干品量应该大(通常为2-4倍); 5、过于苦寒的不可久服; (二)、剂型配伍与剂量 汤药一般量大,“汤者荡也”、“丸者缓也”。 (三)、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 成人量大,儿童量小。 (四)、季节变化与剂量 夏季发汗药量宜轻、冬天宜重;夏季清火药量宜重。 用法:汤药煎煮法 1、用具: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类次之,忌用铜铁锅。 2、水:洁净就可。 3、煎煮方法:先浸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