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doc
                    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
 
   摘 要:汉字文化是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将其融入古汉语教学,可以促进古汉语理论知识形象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汉字文化 古汉语教学 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Combine Chinese Characters Culture in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LI Ai-yun
  (Hengshui University Hebei ?Hengshui 053000)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a new intersect discipline with the Constitution at its core. Combining it in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can promote the ancient Chinese theory of knowledge visualizatio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initiative,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Humanity
  汉字文化是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汉字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汉字” [1];研究方法是将汉字置身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把汉字作为一种文化要素进行研究。将汉字文化与古汉语教学相结合,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道德回归,改善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将古汉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完美融合。
  一、促进古汉语理论知识形象化
  古汉语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一般由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部分构成,其理论体系包括工具书、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书注解、修辞、诗律等。相对文选而言,古汉语通论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需要列举大量的例子作为对理论的阐释和说明。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时,如果能够融入汉字文化的知识,就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体验,从而真正掌握理论的实质。
  以古今字为例加以说明:从表义上,今字替代了古字所记录的数个词中的一个或数个义项中的一项;从构形上,大多数的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或声符,例如“弟―悌”是一对古今字,今字“悌”比古字“弟”多了一个形符“心”,表示弟弟从内心对兄长的尊敬。这些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不―丕”,“身―娠”这样形体完全不同的字为什么也是古今字,学生很难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汉字文化知识了,从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入手,讲解就比较容易。古人认为“丕”指花的蓓蕾。“丕”,从不,从一,“不”指萼足,即今之“花托”“花萼”,“一”表示花萼的部位。《诗经?小雅?裳棣》:“裳棣之华,鄂不??。”郑玄笺:“不当为?,?,鄂(即萼)足也。”这说明“?”是“不”的后起字,“?”为花托,“不”字实为花托之象形。“身”,金文画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用一个半圆夸大她的腹部,表示腹部隆起,在半圆内有一点,代表胎儿,本义指怀孕,引申为身体。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身,躬也。像人之身。”现在一些农村老人还把妇女怀孕称为“有身子”。这可以看作是“身”表示怀孕的佐证。“娠”,《说文》曰:“女妊身动也。凡从辰之字皆有动意。震,振是也。妊而身动曰娠。《诗》‘大人有身,生此文王。’传曰:身,重也。盖妊而后重,重而后动,动而后生。从女,辰声。”而“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也。民农时也。物皆生也[2]”。按照《说文》的解释,娠,就是胎动的意思,因“辰”字而得音得义。辰月,正是阳气充沛,雷电震动,万物重生的季节。孕育在母体中的胎儿也逐渐成熟,出现胎动,不久就会出生。由此可见,“身―娠”都表示怀孕,且此时孕妇的肚子很大,已经明显感到胎动了。借助汉字文化知识,原本抽象艰深难懂的古汉语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而且极富趣味性、形象性。
  二、提升古汉语文选学习趣味性
  古汉语的文选大多是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章,如《左传》《论语》。这些文章远离现实生活,古今词义存在细微差别,语法规律抽象难懂,学生们学起来了无兴趣。在讲解这些文章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融入汉字文化的知识,从分析汉字形体结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