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恩格尔巴特 不仅仅是“鼠标之父”.doc
恩格尔巴特 不仅仅是“鼠标之父”
在聪明人成堆的硅谷,“充满远见和梦想”(visionary)这个词听起来实在是陈词滥调。7月2日,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溘然辞世。人们才发现,用它来形容这位发明电脑鼠标的“智能大师”,不仅实至名归,而且远不为过。 不讨喜的“演示之母”
1925年1月30日,恩格尔巴特在波特兰附近的一个小农场出生。
1955年,恩格尔巴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学位。但留校任教后,一名同事警告他,如果他继续谈论自己关于计算机改变世界的“狂热梦想”,他永远只能当一名助教。恩格尔巴特于是离开了学校,前往斯坦福研究所(SRI)。
年轻的恩格尔巴特希望创造一个世界——人们能够和电脑互动,用计算机来分享信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一个遥遥领先于当时计算机能力的想法。彼时,那些堪比房间大小的巨大装置只对技术人员开放,他们会使用磁盘或穿孔卡来向计算机提问——大多是数学问题。因为计算机回答太慢,在得到答案之前,工程师们都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人机互动?想都别想。”
早在二战时,类似鼠标的装置——光笔就曾被用在雷达系统中。1961年,恩格尔巴特决心研制一项更好用的装置。
他和团队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操纵杆、跟踪球、膝盖控制的指针,甚至是由脚来操作的控制仪——他们叫它“耗子”(rat)。直到恩格尔巴特画出了“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的草图,再和合作者英格里希一起制作出了原型。
这个有着复杂名字的家伙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个木壳子套着两个金属滚轮,两个轮子互相垂直转动,加上一个廉价的塑料开关,通过一根线和电脑相联。
1968年12月9日,恩格尔巴特和他的新作NLS“亮相”旧金山秋季联合计算机大会,这场精彩纷呈的展示让人眼界大开,时至今日,它还被称为“演示之母”。
恩格尔巴特用定制的工作台和自制的调制解调器与实验室的人员对接,展示了他所说的把电脑屏幕作为界面和电脑网络相联的“在线系统”。在这套系统中,每套程序都有屏幕上的“窗口”,对应小图标用来启动软件、接收信息和运作所有PC的性能。在每个窗口的顶端附近,则是一串“菜单”指令,操作者可从中选择操控。
借助这套系统可以完成视频会议、电话会议、超文本和超链接、文字处理、目标定位、动态文件链接和实时合作编辑等多项功能。
为了和图标、菜单实现互动,恩格尔巴特还演示了至关重要的“定位设备”——鼠标。
在2008年“演示之母”4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SRI研究员、参与过那场历史性演示的Bill Paxton回忆,那时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恩格尔巴特是个“疯子”。
运用“鼠标”这一工具来操作电脑的概念的确非常超前,但它的使用和推广却姗姗来迟。业界普遍认为,1973 年施乐PARC研究中心推出的 Alto 计算机首先使用了鼠标。然而遗憾的是,当时这些系统只是用于实验。直到1983年,乔布斯发布苹果的新机型Lisa时,鼠标才获得大规模的商业成功。由于鼠标专利只有17年的有效期。结果,无论是“鼠标之父”恩格尔巴特,还是拥有专利的斯坦福研究中心,多年来都没有从中得利。
1987年,SRI把鼠标专利卖给苹果公司,赚得4万美元。SRI随即付给恩格尔巴特1万美元的酬劳。这大概是“鼠标之父”从这项发明里获得的唯一一笔收入。 究竟要多久人们才能理解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上最大的鼠标产商罗技开始把鼠标推向零售市场。2003年,第5亿只鼠标出厂,3年后第10亿只鼠标面世。
三十多年里,这只“小老鼠”被赋予了彩虹般的色彩和各种时髦品种:无线鼠标、光学鼠标、为左撇子们设计的鼠标符合人体工程学需要的鼠标……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不断普及,鼠标作为不起眼的输入设备身价陡升,某些场合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键盘。
虽然是因“小老鼠”闻名于世,恩格尔巴特却很抗拒人们对他的理解拘泥于此。他希望大家来关注他的另一项事业:提升人类智能。“鼠标”这一计算机附属装置只不过是他提出的创意的一个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对信息和技术实行共享,通过人机互动、人类互动来实现更深层次的思考。不过,能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
1960年代,恩格尔巴特的实验室开发出政府研究网络ARPANet,促成了互联网的诞生。1962年,恩格尔巴特发表了论文《提升人类智能:一个概念性的框架》,呈现了依靠技术管理信息、帮助人们互相合作来解决世界经济和环境问题的蓝图。不过,当世人纷纷拥抱他的“小老鼠”时,他却发觉政府和企业对他的“提升智能”构想并不买账。
1977年,因为资金枯竭,恩格尔巴特的研究团队被整体出售给Tymshare公司,几年之后又卖给了McDonnell Douglas。
计算机革命直到1990年代初才汹涌而来。彼时,人们如梦方醒,重新认识到恩格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