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翩翩诗意入壶来.doc
翩翩诗意入壶来
摘要:如果说传统文人壶多是文人书画家与紫砂艺人的合作,这与过去紫砂艺人自身素养不高有一定关系。而现今的文人壶,除去传统意义上与文人书画家合作的惯例,新文人壶的创作主体出现了在传统中突破、创新,以原创性和探索性为标签的新一代紫砂艺人。
关键词:文化;意境;突破;创新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5-84-2
说到文人,自然而然会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托物言志寄情,也是中国文人最喜欢的玩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综合艺术的紫砂壶,与文人的渊源也同样深远。可以说,文人在紫砂壶的发展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纵观紫砂发展史,紫砂壶艺的创新,由陈曼生而起。以清人陈曼生为首的文人群体,与紫砂艺人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文人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兄妹制作,再由陈曼生和其友茗文刻字,后世称为曼生壶。陈曼生的壶简洁明快,特别是把紫砂壶艺与书法、印刻、铭文等艺术结合起来,而且壶铭文切茶、切水、切壶、切壶形,书画精雅,与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充满了文人雅趣。
继陈曼生之后,又有瞿应绍、邓奎、梅调鼎、朱坚等一批书画家积极参与,不断丰富和推进了紫砂文人壶的发展。尤其是在近代,随着紫砂收藏热潮的到来、文化艺术交流的兴起,书画家吴昌硕、任伯年、于右任、黄宾虹、唐云、朱屺瞻、亚明、韩美林名家等也纷纷与紫砂艺人合作,参与了紫砂陶艺的创作,进一步推动以紫砂为载体展现传统艺术的多元融合,紫砂的呈现出了百花争艳的文化氛围。所以,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感叹说:“紫砂陶艺,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
如果说传统文人壶多是文人书画家与紫砂艺人的合作,这与过去紫砂艺人自身素养不高有一定关系。而现今的文人壶,除去传统意义上与文人书画家合作的惯例,新文人壶的创作主体出现了在传统中突破、创新,以原创性和探索性为标签的新一代紫砂艺人。
作为邵大亨的第六代传人,我在他高洁庄重,气势不凡著称的壶艺风格道路上,通过多年对紫砂艺术的剖析、创作、理解、突围,立足于中国诗性文化之根基,融入常年积累的美学功底,以传统尚意的美学思想为内核,反映当代人的审美理想与情趣,创作出了一系列属于自己风格的文人壶系类,使壶化作立体的画、凝固的诗,创造出“壶意均佳”的艺术境界。
以下,从两把个人设计创新的文人壶剖析我多年壶艺创作、思考、诠释的一点所思所感:
百花之中,我对莲花情有独钟,爱它的高洁,爱它的婷美,更爱它那一低头的萧瑟:满池的莲花怒放,蓬子在初夏正值嫩黄,清微的蓬香,没有莲花瓣的香气足,只有比莲花瓣的更为微弱的香。晚夏之时,嫩小的莲蓬丰满了起来。蓬丝掉落,只剩浓浓的稻黄色的大莲蓬头孤立于莲塘之上。满塘的莲,像是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留下的只有那蓬头蓬子。看着满塘的残莲,脑海中想着的却是那初夏之际,莲香横溢,粉嫩满塘的初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笔下的莲,之于我,有着莫名的喜爱。败荷残莲有着特别的美!其实人生也不过如此:人人都会变老的,老了依然可以很美,就像这残荷败莲!老了也意味着收获和果实,否则荷不败,莲不残,哪来的藕呢?残莲壶(见图1)的创作灵感呼之欲出:该壶突破了传统花货造型的写意感,以秋天的莲叶、莲蓬为主要载体,壶体为秋天残败的莲花,壶嘴为小的莲藕,微微上扬,壶把也以连藕造型,呼应这整体的莲元素,壶钮微卷,似莲的筋叶,壶下方以不规则的莲叶方式点缀,壶身突破性地运用雕塑的创作手法,古朴的紫泥和段泥结合很好地演绎出了残莲的残缺之美、沧桑之感。这件作品在创作中,留意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是指主体的形象具有气魄和神态,局部是指嘴、把和盖以及其装饰的协调同一,生动别致,融为一体。局部的装饰,如壶身的雕塑和壶体壶盖的过渡衔接,符合作品的整体效果。同时把重点的装饰放在了壶体上,在疏密的关系上,多而不繁,以简驭繁,以壶寓秋,以秋寓人生:生如春花烂漫,逝如秋叶静美。人生有灿烂的春季,茂密的夏季,也有值得人思索的秋季。繁华落尽,片片残莲,深远、宁静。一壶在手,细品茶香之余,令人无限感怀四季的轮回,人生的起落。这样的紫砂作品,不仅传承了一种工艺,更承载了一种文化――气韵灌注在手与泥的运动之中,塑砂如画,写意传韵。
作为宜兴市丁蜀职业高级中学陶艺培训基地的老师,我一直反复和学生强调:紫砂作品原创,不仅仅是艺术的活动,更是创作者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紫砂要在创新中展现艺术个性魅力,因为紫砂艺术本质归根结底所表现的是艺术家的风骨、个性、才思、气魄和心胸。新时代文人壶的创作要多从其他艺术流派中汲取营养,技艺才会推陈出新,作品才会耳目一新。如这把暗香壶(见图2),尽管依然以莲藕为创作载体,却独具匠心地赋予它别样风情:圆融大气的壶体,当花瓣离开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