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画竹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方膺画竹研究   摘 要:李方膺在画竹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郑板桥劲挺清秀的竹相比,其竹更显憨厚爽朗,具有肆意放纵的气势。他丰富了画竹方面的题材,画前人不敢画的风竹题材,理论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有所创新,提出“胸无成竹”的画竹艺术理论观点。他的画竹艺术不仅丰富了传统画竹艺术的表现形式,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更具有扬州八怪疏离正统、直抒个性的特点,他在不脱离传统的同时标新立异,这种敢于求奇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关键词:李方膺;风竹;胸无成竹;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23-03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号秋池、剩手翁、衣白山人、抑园、等,南通人。“扬州八怪”之一。曾任知县,因傲慢于上司遭诬陷,罢官后,借住金陵措园,卖画为生。在“扬州八怪”中,有“郑板桥擅长画竹,李?W擅长画松,李方膺擅长画梅“这样的说法,他们都以各自的长处驰骋于画坛之中。李方膺不仅画梅一绝,在画竹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一、李方膺画竹之特点   竹是方膺除了梅之外,经常表现的题材。他遗留下来的作品中,他画竹的作品很多。从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二十年间关于竹的作品大约就有33幅。通过对其现有作品的整理分析,总结出他画竹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表现独特   李方膺喜画风竹,表现风扫竹子的势态。且他画得风竹有很高造诣。前人画竹很少画风竹,静止的竹是比较容易表现的,但若画风中之竹,就需要描绘出“风”来,“风”是抽象的东西,具体表现的时候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李方膺却“爱狂风”,“于难处夺天工”,用竹枝的倾斜和秃笔来表现在劲风中来回摆动的竹叶,画出了无形的“风”。   从他的两幅作品的题词中便可看出他喜表现风竹题材,其一是《风竹图轴》中题词:“波涛宦海几飘蓬,自笑一身浑是胆,种竹关门学画工;挥毫依旧爱狂风。”画家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找出了竹子在风雨中的形态变化规律,依据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生动地再现了风中竹子的态势和神韵。南京博物院藏他的一幅画《潇湘风竹图》题:“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这一幅极具动感的风竹图卷,画面构成样式如同狂舞者的某个动作的瞬间凝固,画面给人呈现出不平稳的态势,画家正是运用视觉上的不平稳增强了画面中竹叶随风飘动的态势。他以秃笔直扫竹叶,竹叶粗肥,在风雨中很容易改变生长方向,竹叶飘动的方向更能体现风之神韵。他画别人不敢画的风竹,从中可以看出他性格倔强的一面,他爱画竹与他爱画梅一样,都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依靠。读李方膺风竹题材的作品,能使观者感受到一股咫风扑面而来,这是画家细心体会生活,善于表现风中之竹的结果。从他画的这种风竹题材可以看出李方膺有着立新意的创新精神。   (二)构图求新求奇   构图在画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构图往往决定了整张画的态势。顾恺之有“置阵布势”之说,谢赫有“经营位置”之说,石涛把构图推上“境界”的高度。李方膺在画竹之中,特别注重章法的创新与巧妙的“经营”,他构图善用顶天立地式,打破了逸品的形式禁忌,构图形式与传统格格不入,求新求奇。如他的《潇湘风竹图》中,采用顶天立地式的构图,上不空天,下不留地,以竹竿通天,石贯地纵向构成。在视觉张力上给人震撼的气势,竹叶倾向一个方向,这种夸张的画法打破了一般画竹的常规,叶尖成方形,错落有致的安排在画面当中,整个画面让人能感受到有风吹来。竹旁多以兰石相伴,在狂风中稳伫的石与被风吹向一方的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疾风的鼓荡下,几叶小草已偃伏在地,坚强的石头也似乎极力抗拒,岿然不动,片片枝叶都呈现出百折不挠的力量,一动一静,这种构图形式增加了画面的张力,也可看出李方膺为人不甘受缚,因此所画之竹亦仿佛要挣脱画面的边界束缚,可见其在构图上有着求新求奇的精神。   (三)笔墨笔法特征   笔墨形式上变淡逸为狂纵   李方膺在笔墨笔法上从师古人到师造化,再由师造化到中得心源。在师法古人中吸取古人的笔墨意味,在师法造化中发现笔墨的情趣,在其之外自立门户。这个过程使李方膺的画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个人面貌。如在他的《风竹图》中,在竹子的用笔上,竹子受风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势态,笔笔枝叶,要描绘出不屈服的力量。用笔不出锋,一抹一提,为秃头叶。一大一小,用笔中锋,一轻一重顺势写出。每组中有一二重笔。风竹大片的组合画法,画时没有“成式”,取其意,顺其势,一挥而就。风势虽猛,却又没破坏竹的参天凌云气势。用墨上善用浓墨、枯墨铺写的枝叶,浓淡变换丰富,天然成趣,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李方膺在画竹用笔用墨上的洒脱随意,无规矩的“随性涂抹”,在当时墨守成规画竹者中脱颖而出。然而,李方膺画竹的这一丝“随性”是建立在对竹直抒胸臆的表达之上,把个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