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还愿》唱本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南族《还愿》唱本研究    内容摘要:“还愿”仪式是毛南族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但是作为仪式表演依据的唱本种类繁芜,文字难以辨认。因此本文以韦秋桐、谭亚洲先生翻译整理的《还愿――毛南族传统师公神话歌舞剧》为研究对象,从唱本的内容与思想、艺术特色两大方面对其进行探究,以此管窥毛南族灿烂的民俗文化。    关健词:《还愿》 唱本 内容 思想 艺术特色    一.引言    “还愿”(毛南语中也称为“肥套”)是毛南族古老的祭祀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毛南族“肥套”的形成、发展、演变对研究毛南族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但是,迄今为止,毛南族“还愿”仪式的唱本几乎都为师公自己在拜师学艺时的自行抄录的手抄本,未发现有印刷本。而且,唱本中包含了经文、巫语、歌词,均以汉文方块字为基础,有的取其音,有的取其义,也有音义结合、偏旁加义或加音,同时还有不少独创的土俗字。经文、巫语的读音更为复杂,它以德胜方言为主,也杂有壮语和毛南语。有些经文虽用汉字,但大多数并不按汉语的语法来造句,如按汉语的语法去解释,很多是解释不通的。这也是我们的研究遇到的一大困难。因此,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经过实地调查之后,我们选定了韦秋桐、谭亚洲先生在其著作《毛南族神话研究》的附录中搜集整理的《还愿》唱本作为研究对象。    1985年,谭亚洲先生在查阅资料以及先后三次观看师公的演出之后翻译整理出了大型神话历史歌舞剧《还愿》唱本。根据用途而言,它属于“红筵还愿”(又称“婆王愿”)就是“架桥标名”求花要子而做的还愿仪式。它根据“婆王愿”中各神祗的出场顺序,将唱本、经文、咒语进行整理,并以剧本的场次结构来编写,是研究毛南族历史与文化的最为珍贵的资料。《还愿》唱本中除了散歌之外,叙事歌谣有27首,2280多行,以及30多个神话故事。它以韩仲定故事的人物为主线,唱本中涉及的神祗有36位,剧本共分为十三场:    第一场:三光(三光独舞,引出众神,代主人家请愿还愿;以“韩仲定的故事”引出还愿;众师公唱《用于红筵开坛的歌》)    第二场:三元(三元、社王出场;讲述女娲伏羲的故事和灶君的传说;唱《用于架桥献酒的歌》和《献茶酒给三元歌》)    第三场:社王(社王和欧官出场;师公合唱《朝夜开坛酒歌》)    第四场:桥仙(桥仙架设花桥;瑶王跳“踏桥舞”;众师公唱《十二月歌》)    第五场:鲁班(讲述鲁仙架桥过程;合唱《鲁仙架桥歌》)    第六场:花林仙官(讲述花林仙官的生平)    第七场:三娘与杜帝(三娘、杜帝和文官出场;自由舞)    第八场:万岁娘娘(万岁娘娘出场为主家请帖、勾销还愿)    第九场:三界、蒙官(三界公爷、蒙官出场;跳“穿针舞”)    第十场:覃三九(讲述覃三九的生平)    第十一场:送花(瑶王跳“瑶王舞”;师公唱《报奏家先开关歌》、《花杯献酒歌》和《栽花歌》)    第十二场:雷王(雷王及雷兵;跳“大刀舞”)    第十三场:太师六官(讲述太师六官的生平;师公唱《酒献毛南官》)    通过对《还愿》唱本的初步研读,我们可以看出该唱本是按照剧本文学的格式将师公的唱、念、说、舞整理记录下来的,已经具备的案头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它也是研究毛南族“还愿”唱本的最佳文学载体。在此,我们就其文学价值进行探究。    二.唱本内容及其内涵    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性格以及思想的体现,作为毛南族历史的见证的《还愿》唱本内容丰富,其中涉及到的神祗及其事迹,反映出毛南先民刚强、勇敢、勤劳、谦逊、热情、富于想象和创造力的民族性格以及他们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斗争中产生的敬神和生殖崇拜的思想。    1.覃三九与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的精神    神话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自然环境造就了一个民族的生存基因,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与精神。毛南山乡属于大石山区,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缺水,加之低下的生产力使得他们在自然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人们生活十分艰难。毛南族人在生存困境中苦苦坚持,他们希望出现一位英雄,改变生活现状。于是,覃三九作为毛南族人想象中的英雄神,应运而生。传说他自小游历四方学习法术,习得了削石术和移山术。之后,他返回了家乡――毛南山乡。他打算移走家乡的群山造一片平原以供家乡人民耕种。他用法术将群山变成了一群牛,赶着它们徐徐而行。当牛群走到三烈时,他坐下来休息,让牛群自由行走,结果牛群都现出了原形,再也不动了。覃三九便以竹角为刀,削山为柱,建造宫殿。但又被地主灵娘破坏了。最后他打算改造海,请龙王派12条龙来掘地翻山以造海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