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前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目前中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 扬州市维扬中学 陈平 一、目前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急剧的变化,各种意识彼此渗透,诸多思潮相互激荡,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中记载:“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因此,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较差,也缺少相应的量化考核的具体标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一位台湾的校长在回答大陆学者提问时说:“大陆抓的虚,台湾抓的实,很多情况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抓的虚就产生虚效,虚效就是无效,只有抓得实才能产生实效。”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没有形成三位一体,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学生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不少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无用论,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课堂学习无所谓,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脱口而出,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学生已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爱心、同情心淡漠,不遵守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语言文明等基本社会公德,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随意毁坏公物,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意付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不知爱幼,不知敬老,不懂得感恩。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5、诚信不足。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会风气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有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影响了基本做人的准则。 6、缺乏敬畏与信仰。敬畏与信仰的丧失,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最大危机。每一代的年轻人,当然不可避免地受当时社会的影响,被同化。人若无敬畏感,就谈不上有道德了,甚至连法律也会成为一纸空文。不少学生对道德不敬畏,对大自然不敬畏,对知识不敬畏,对教师不敬畏……直接的后果是无视道德的存在,随地吐痰,破坏自然,对知识的亵渎,对老师和家长的忤逆。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缺乏敬畏与信仰,但这种学生却不在少数,影响了一代代人。 7、缺乏志向与理想。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自我激励差,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世俗性、庸俗化的倾向,玩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志向与理想的高低,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素质不高,何来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无所追求的人,对社会和他人也会漠视,将来也是有人格缺陷的人。 8、缺乏团结与信任。当前,我国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缺乏一定的谦让品质,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化倾向严重,生活中独来独往,自由主义严重,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在团队中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不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工作学习中缺乏必要的互助,自我意识很强,一切以己为中心,对别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识。而道德却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氛围中,而这种和谐氛围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匮乏。 9、缺乏思想与内涵。思想是人的灵魂,人可以没眼睛,但不能没灵魂。对自己的反思,对未来的思考,才能有所得,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道德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涵养的体现,内涵小的人,不可能有容纳一切的良好品德。 10、心理素质差,缺乏自控和耐挫能力。主要有①自卑胆怯心理:有的学生经常对自己的智力、能力、长相等作偏低的评价,甚至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对自己全盘否定,缺乏自信心,因此在交往中,学生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②焦虑抑郁心理: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没办好,常埋怨自己笨,效率低,考试时紧张,担心考不好,不时因事没干好而生气、发脾气;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能自解,情绪不稳,沉默寡言,意志消沉,甚至抑郁。③对立破坏心理:表现为受到挫折后,报复攻击行为严重,采取对立态度,有的甚至有意破坏公物和学校的纪律。心理障碍发展到极致,就是对价值的短视,对生命的漠视、对社会的仇视,这最容易引发青少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