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进展.docVIP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手术是白内障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传统复明手术由于切口较大,恢复较慢,切术后视力恢复效果不佳等劣势,已经逐渐被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所取代,为追求更小的切口以及更高的效率,该技术经过近40年的研究推广,目前已经趋于成熟。有理由相信随着该技术的继续发展,会给更多白内障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   [关键词]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研究进展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标志着白内障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复明手术想现代屈光白内障手术的转变。其因为最大限度的缩小了手术的切口,并且术后视力功能恢复良好受到了眼科医师及白内障患者的青睐。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分为双轴以及同轴微切口,双轴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切口小于1.4mm,单轴切口小于2.2mm。具有相当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现综诉如下。   1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发展史[1-3]   上世纪60年代,超声乳化术最先被Charles Kelman引入白内障治疗中,他们超声震荡作用将浑浊晶状体乳化,并使用物理作用吸除。上世纪70年代,Kelman将超声乳化仪进行了改进并测试,标志着其正式进入临床,为白内障病人服务,当时技术,手术切口约3mm。同年代双手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也被开发并使用,其手术过程为:在角膜上作两个切口,一个为主切口,一个为侧切口,将不带套管的超声乳化针头由主切口深入,从侧切口伸入灌注针头,并双手操作去掉晶状体。在上个世纪90年代,0.9mm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被Agarwar首次完成,这标志着双手法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正式诞生。经过不断的发展,直到2001年,Olson完成了1.0mm双手超声乳化术,其采用软件使超声乳化仪的冷超声功能进一步增强。2007年,博士伦公司研制的最新超声乳化仪Stellaris问世,该仪器可以通过1.8mm切口,完成同轴超声乳化摘除。   2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散光影响[4、5]   散光主要是指平行光线在通过眼球折射后,所形成的影像,并不是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内不同位置最小弥散圆和两条焦线的屈光状态。透明角膜的手术源性散光(SIA)主要是指因手术本身因素造成的角膜屈光状态改变。SIA是一种在白内障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影响术后视力的危险因索,影响因素为手术切口宽度、长度、形状、位置、缝线的数目和性质、结扎松紧度、术后用药和结缔组织增生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切口位置和长度,它们是造成手术源性角膜散光的重要因素。   2.1角膜手术源性散光的分析方法   角膜SIA分析方法有4种,主要包括简单法、坐标法、正弦定律及余弦定律和矢量分析法。简单法是将散光轴位和散光度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方法简单,但结果的准确性较差;坐标法使用较少;正弦定律及余弦定律相对比较,使用较多[6];矢量分析法是将散光轴位和散光度数的变化分析,结果可靠性高,但相对比较,计算麻烦,需要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   2.2透明角膜切口长度对于角膜散光影响   2.2.1同轴超声乳化术不同的切口长度对角膜散光影响[7、8]   据2008年相关文献报道,晶状体核硬度2-4级的白内障患者,在采用1.6-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观察术后3mo的情况,未发现角膜散光,散光轴也未发生变化。据2009年相关文献报道,采取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与采取3. 0mm传统透明角膜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矢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后可发现通过减小透明角膜的切口,可明显减少SIA的发生。据2010年相关文献报道,采取1.8mm微切日口和2.75mm小切口透明角膜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种切口术后lmo结果,可发现采取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可稳定角膜生物学形态。   2.2.2同轴和双轴超声乳化术切口长度对角膜散光影响[9]   经国内外研究发现,透明角膜的切口越小,角膜SIA发生几率就越小,角膜形态改变就越小。当切口2.2mm时,对角膜造成SIA的几率很小,而对角膜形态的改变没有影响,此时无限制缩小角膜切口,已无太大的临床意义,而单双轴的对比性研究结果正义较大,需更多临床研究进行进一步证实。   3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视力的影响   3.1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后视力影响   经相关文献报道[10],对透明角膜1.6mm微切口与2.8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的结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