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性无聊感及其成因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社会性无聊感及其成因探析   [摘 要]当前,社会性无聊感已逐渐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根源,其成因主要是当代人所处的处境,包括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社会市场化,物质财富快速发展所激发出的人的物欲和功利主义,网络化所导致的大众俗文化以及文化异化,社会多元化发展所导致的自由选择迷茫或选择的多趋冲突,社会转型期所形成的价值缺位和精神空档。因此,要消除社会性无聊感,需要从人的处境入手。   [关键词]社会性无聊感;社会市场化;物欲;大众俗文化;文化异化;多趋冲突;价值缺位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88-02   Th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Boredom and Its Cause   [Abstract]Today, the social boredom has been gradually becoming the root of many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hich cause is the contemporary peoples situation, including the marketization of society caused by the market economy, the desire of materialism and utilitarianism sparked by the rapid growth of material wealth, the public vulgar culture and the dissimilation of culture resulted by the networked, the confusion and many approach conflicts of free choice resulted by social diversification, the absence of value and the lack of spirit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Therefore, it need start in the situation of people to eliminate social boredom.   [Key words] Social boredom; the marketization of society; the desire of materialism; the public vulgar culture;the dissimilation of culture; many approach conflicts; the absence of value   当今中国社会,社会性无聊感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既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1],对社会和人们的健康发展都有很大消极影响。   1 无聊感与社会性无聊感   分析社会性无聊感,首先要弄清其概念;而要弄清社会性无聊感的概念,就需要先弄清无聊感的概念。   1.1无聊感   1.1.1 他人的界定   对于无聊感,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汉语词典》对无聊感的解释主要有三,而与社会性无聊感有关的解释主要由两种,其分别指出了无聊是由精神空虚或匮乏导致的,以及无聊的言行会导致他人对无聊者形成消极印象。   百度百科[2]、360百科[3]把无聊界定为“一种注意力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的心理体验。”这种解释偏于狭隘,虽然它把无聊恰当界定为“心理体验”,但只是强调“注意力对价值观的偏离”。   互动百科[4]把它解释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因精神空虚而烦闷,泛指无事可做时候的阴郁心情。”这一概念恰当指出了无聊是“一种精神状态”,但仅把它作为“无事可做时的心情”就有点狭隘。因为:(1)它未包含生命意义或存在价值缺失的深层次无聊;(2)没包含“追求太多而又无从选择之无聊”。   挪威哲学家拉斯?史文德森[5]把无聊界定为“一些不好的情绪状态与意义的缺失。”并将它分为情境式无聊与存在主义无聊。并在存在主义无聊的基础上,把无聊分为表层无聊与深层无聊。前者“多与厌倦与过分熟悉有关,导致既有意义的褪色与失灵”[6]。后者是“人作为存在者在一个特定时代所遭遇的一种深层意义丢失,当存在者被畏忧烦等情绪裹挟,导致方向或者希望的迷失。”[6]这种界定尤其是对深层无聊的界定,既指出了存在意义的缺失,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