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天枢及其配伍组合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效应的影响.docVIP

电针天枢及其配伍组合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效应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针天枢及其配伍组合对不同状态大鼠胃运动效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池组、天枢配大肠俞组(每组每种状态为10只大鼠)对调节胃运动效应的差异。结果 电针天枢单穴在3种胃运动状态下均为抑制效应(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5.83±1.80、-13.95±4.35、-21.30±2.75),兴奋状态下的效应量最高;天枢穴与曲池、上巨虚、大肠俞配伍后,其效应量均降低,3种状态3种组合的9种情况下,7种情况的效应量较单穴效应量的差异(78%)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天枢穴与不同部位腧穴的两两配伍对胃运动的调节呈现拮抗作用。结论 电针刺激不同状态下的天枢穴均呈现抑制效应,机体状态可影响效应量,并不影响效应方向;天枢穴与上肢、下肢、背部穴位配伍,对调节胃运动均呈现拮抗作用,这一作用也不受机体状态影响。   关键词:电针;天枢;腧穴配伍;胃运动;大鼠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19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049-04   研究表明,多个腧穴配伍产生的协同、抑制或拮抗效应,对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1]。腧穴配伍既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机制研究有一定进展,但在理论创新、研究设计和技术方法上有待进一步提高[2]。也有学者提出了“当多个穴位和多种针刺手法同时应用,其综合效应是不是就一定是增强,会不会产生拮抗效应”的问题[3]。一般认为,针灸的效应决定于腧穴、刺灸法和机体状态,而腧穴效应有双向性[4]、刺灸方法有补泻之别、机体状态也有虚实之分,由于这三重双向因素,决定了腧穴配伍规律研究的复杂性。最近,有研究者提出了“针刺穴位组学”概念,明确指出针刺穴位组学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实验方法,以针刺常用穴位、穴对、穴位处方为研究对象,以针刺临床优势病种为研究载体,阐述针刺调节双相性、整体性等特点,验证针刺科学性,推动针刺研究进展,最终促进针刺临床应用水平提高的一门学科[5]。组学概念固然符合当前生命科学的潮流,但是以传统知识模式构建的针灸规律是否可以直接作为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仍是值得商榷的,没有单穴效应规律的确切描述就无法确切描述组穴的效应规律,基本的“还原论”研究可能仍然是针灸研究的基础。本课题通过对电针不同状态下天枢及其组合的效应方向及效应量分析,观察腧穴配伍效应现象,以期对认识腧穴配伍及腧穴双向性的内涵有所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与穴位选取   健康成年清洁级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体质量250~300 g,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07-0005],分批饲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清洁级动物房。实验分为正常组、阿托品组、乙酰胆碱组,每组动物数量以成功获得10只完整数据为标准。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理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的规定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有关实验动物使用的条例。穴位的选取参照《实验针灸学》[6]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   1.2 药物与仪器   20%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化学纯,上海青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625%α-氯醛糖(Sigma,GA20288),0.1%阿托品(Sigma,A0132),0.1%乙酰胆碱(Sigma,A6625)。动物恒温手术台(ST-1型,成都仪器厂),微量注射泵(ALC-IP800,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RM6240BD型,成都仪器厂),压力换能器(YPJ01,成都仪器厂),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LH402A,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自制双极连体针(在两根针灸针的针柄分别套上直径1 mm、长度10~15 mm的PE 50聚乙烯管以使两针之间绝缘,并露出针柄的末端5~8 mm以接电针仪,把两根针用塑料胶布捆在一起,使针身全部露出,两针相隔约1 mm,针柄上端各向两侧弯30 °,以免连接的电针仪电极夹相互接触)。   1.3 手术   实验前12 h禁食、6 h禁饮,行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 (0.8 g/kg)及α-氯醛糖(65 mg/kg)腹腔混合麻醉后,将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手术及实验过程中动物体温用恒温手术台维持在约37 ℃左右。大鼠静脉插管的一端与预先装好药物的微量注射泵相连,手术前排除插管与微量注射泵内的空气,确保无悬浮气泡,然后行左颈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