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上枢密韩太尉书》《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精讲 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上枢密韩太尉书》《送东阳马生序》
《上枢密韩太尉书》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
2. 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
【教学步骤】
一. 解题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二. 字词
汩没 恣观 宫阙 仓廪苑囿 翰林 恃 惮 嵩(山)
三. 研习课文
1. 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主要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作者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明确“气”对于为文的重要性,并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来佐证。
第2段写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说自己去乡远游,饱览了名山大川、秦汉故都、天子宫阙,顿时眼界大开,尤其提到见到欧阳修后的感慨,自然引出想见韩琦的愿望。
第3段进一步申述想见韩琦的迫切愿望。
第4段回应开头,重申“生好为文”的志气,并以求教之语作结,含蓄得体。
2. 具体研习。
(1)结合课文谈谈对“气”的理解。
明确:文中的“气”当是指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气”因作者修养的提高、阅历的丰富而形成,正所谓“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因“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写出“宽厚宏博”的文章,司马迁因“行天下,周览四海”而“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应该大量涉猎好的作品,广泛接触社会、自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感悟,从“养气”入手,方是根本之道。
(解说:“文气说”是第1段的论点,也是全文立意的至高点,理解它,有助于解读全篇。)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养气?
作者提出了孟子和司马迁两个例子,指明了要养气,一要注意内在修养,二要注意外在阅历。
(3)作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什么?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以养其浩然之气。”
(4)作者“决然舍去”看到了什么?
1)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
2)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3)于地:见秦汉故都、京师卞梁。
4)于人:见欧阳修。(未见太尉)
(5)作者在第2段中大写特写自己的游历过程,目的何在?
目的在于强调外在阅历对于“养气”的重要作用,强调山川形胜、奇闻壮观的激发和人物交游的影响对作文的意义。
(6)作者的目的是求见韩琦,可为什么要从为文治学落笔?
明确:为的是给求谒涂上高雅的文学色彩,让韩琦在赏识苏辙深刻见地、出众才华的同时,享受被仰慕、被盛赞的欣悦之感,并让韩琦知道,他是成全苏辙养气为文、且学为政的关键人物,如此,求谒之事就顺理成章。作者始终把最后的目的建立在谈气论文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和韩琦的关系严格限定在文学活动范围之内,这样非但没有丝毫的庸俗之感,反而让人觉得其请求是那样的堂堂正正、合情合理,那样难以拒绝。
(解说:这是课文的重难点,体现文章“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妙处。)
(7)第2段的用词有何特点
明确:第2段写作者游历的经过,“决然”一词写出他去乡远游时的果断洒脱、英气勃勃;“恣观终南、嵩、华之高”一句,只一“恣”字,便传神地写出作者徜徉于名山大川的沉醉之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中的“慨然”则生动地传达了作者追怀往古、苍凉慷慨的情怀。文中如此精妙恰当的用词比比皆是。
(8)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出自己求见韩琦的原因,正是为了扩大交游,丰富阅历以养气。希望得到韩琦的赏识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三英语Chapter1 and chapter2 复习知识精讲 上海牛津版.doc
- 初三英语Chapter2知识精讲 上海牛津版.doc
- 初三英语Chapter4 Fishing with birds Language and writing 知识精讲 上海牛津版.doc
- 初三英语Chapter4 Fishing with birds Reading 1知识精讲 上海牛津版.doc
- 初三英语Grammar——动词的语态知识精讲 湘教版.doc
- 初三英语Grammar(九年级上册)知识精讲 湘教版.doc
- 初三英语Module1 A Fantastic Concert知识精讲 外研社(初中起点).doc
- 初三英语Module10 Fitness知识精讲 外研社.doc
- 初三英语Module10知识精讲 外研社(初中起点).doc
- 初三英语Module11 Population知识精讲 外研社.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