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诵读:一种重要的儿童阅读形态.doc
诵读:一种重要的儿童阅读形态
【名师档案】
周益民,语文特级教师,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获南京市新世纪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先后担任第二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第三届信谊图画书奖初审评委。著有《做个书生教师》《回到话语之乡》《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等。
这儿的诵读,并非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而指儿童阅读活动的一种形态。
诵读,包括背诵、吟诵、朗读三个基本要素,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对儿童语言的发展、精神的涵育具有重要意义。诚如薛瑞萍老师所言,“诵读就是深层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炼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地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
问题1:儿童诵读什么?
儿童诵读的材料应该与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应该是“有我”的,即所诵材料应该合乎儿童趣味、切合儿童包括语言在内的身心发展需求,为儿童乐于接受。
具体言,应以韵语为主,包括童谣儿歌、童诗、现代诗歌、古诗词曲等。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说,韵语“整齐,押韵,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其中,童谣儿歌应是低年级学生主要的诵读内容,然而,这也常常为成人所忽视与轻视。
童谣儿歌为孩子所喜闻乐见,是所有儿童文学体裁中,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是儿童接受文学审美最初、最朴素的形式。泰戈尔说:“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倒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学,在他们的心上具有吸引盘踞的力量。”童谣儿歌的样式十分丰富,有摇篮曲、问答歌、连锁调、颠倒歌、数数歌、绕口令、时序歌等等。
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会引起儿童的美感、愉悦感,使其领悟到文学的魅力,甚而对他们的精神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儿歌也是儿童最早感受母语文化的重要语言和文学形式,有助于儿童感知母语的音乐美、声音的形式美。
朱自强先生曾经介绍,方卫平教授的孩子两三岁时,一次自己学穿衣服,穿裤子时怎么都穿不上,于是就唱:“小麦子(他的乳名),穿裤子,穿不进,嗯嗯嗯。”朱先生认为这个孩子的文学能力已经有了形式化的感觉,他知道如果只唱“小麦子,穿裤子,穿不进”,是不完整的。怎么办呢,没有词的时候也不把它空置在那里,于是填上了“嗯嗯嗯”――这就完整了。这就是孩子的能力,也可见儿歌的语言是与儿童的当下语言相融的。
传统韵语中,对对子也是具有汉语典型意义的一种形式,张志公先生说:“对偶,跟押韵一样,也是汉语汉字的特点,也有利于儿童的朗读、记诵。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者连类而及,或者同类而比,或者义反相衬,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突出,容易联想,容易记忆,境界高的,更给人以优美隽永之感。”上海的丁慈矿老师探索小学对课教学,卓有成效。他所编写的“晨读对韵”音韵和谐,适合诵读: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
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
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洪堡特说:“为什么母语能够用一种突如其来的魅力愉悦回归家园者的耳朵,而当他身处远离家园的异邦时,会撩动他的恋乡之情?在这种场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并不是语言的精神方面或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恰恰是语言最不可解释、最具个性的方面,即语音。每当我们听到母语的声音时,就好像感觉到了我们自身的部分存在。”诵读,正是以顺应儿童特点的方式从音韵角度帮助儿童建立与母语的联系。
问题2:如何诵读?
诵读是最简单的,也是最质朴、最自然的。
1.“我”的情感投入。
指诵读主体儿童与诵读材料间的情感共鸣。诵读忌讳机械读背,并非纯粹的记诵训练,要努力引导儿童通过诵读感受母语的美好,表达自我的情感。
首先,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古人王守仁十分重视“歌诗”的作用,甚至很具体地规定了教诗的方法:“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这是保证诵读效果的前提。
其次,要在材料与儿童间建立联系。有的作品具有外显的直接对接性,比如美国的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业机》,无须多言,诗歌表达的正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蕴含,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节制的点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譬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那首著名的短诗《需要什么》,从语言形式看,运用顶真的修辞,“桌子”“花朵”则具有鲜明的象征意味,诵读时教师适当引导:任何的美好与伟大,都从微小开始。学生从形式与内涵两个角度有所领会时,诵读的声音便蒙上了顿悟的喜悦与思索。
另外,适度的模仿与创编,也是建立作品与当下生活联系的有效方式。
2.节奏与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