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及艺术的送别时间.doc
生活及艺术的送别时间
人心喜聚恶散,人生聚散无因。这种世态人情为文学史催生了大量的送别诗。自少及长,我们所学、所悟、所用诗词,关乎送别主题者,篇幅独多。爬梳这些诗词对送别场景的描写,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这些描写的一个共性:所写送别时间多为日暮时分。比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王实甫《西厢记》)。不一而足。
问题由此产生:相别时刻既为日暮时分,那么行人与送者别后即当寻觅逆旅歇宿。行人始行即宿,岂不耽搁了途程?岂不违背了趱行的初衷?况且,就个案而言,《送武判官归京》写武判官于暮雪中离边返京。轮台之东为千里荒漠,他日暮发轫,岂非始行即陷自己于日暮途穷境地?《雨霖铃》中所写情人夜航而去,古时水路多无航灯,又兼港汊多绿林君子,此去岂非陷其于险地?这是否说明,日暮送别仅是一种文学表达,而非生活实际?假如情况确系如此,那诗人选择日暮送别的表达主要基于什么艺术考虑?
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暮送别,在今日看来,或有不科学之处,但在古代,却是不得不然之事。原因或证据列述如下。
因交通不便,行旅艰难,出行向被古人视为大事。一人出行,往往扰动整个家庭、家族乃至乡党。富贵者、广交游者尤其如此。《汉书?疏广传》记,疏广与侄子疏受辞官归里,因贤德博学,“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辆),辞决而去。”①所谓“设祖道”,是指祭路神饯别;“供张”,是指备办酒食及张设帷幕。送行者要完成这些礼仪上必备的程序,需要大量的时间。设若清晨送别,送行者的准备势必捉襟见肘。或许有人会说,疏广、疏受如此排场,大概是官场样式,仅是个案,并不具备普遍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诗词歌赋及史传中众多的帐饮、祖道的记录就可明白(《晋书?石崇传》、杨炯《送徐录事》等都有相关描写)。所以,从方便送行者送行的角度考虑,日暮送别是合宜的,是符合生活实际的。
从旅人角度而言,日暮出行还是一种遵从择吉风俗的变通性选择。古代人们的出行活动受到诸多不可知因素的限制,旅途吉凶难卜,为趋吉避凶,完满完成旅行,人们不得不在选择出行时间上慎之又慎。这使得卜行择吉成为行旅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凡有行,必有卜。这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多有记录。比如,冯梦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记:“那时兴哥决意要行,瞒过了浑家,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捡了个上吉的日期,五日前方对浑家说知。”②这种习俗,身在其中者,往往不加注意,认为事属当然,但是局外人看来,便颇觉骇怪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描述杭州风俗时好奇地说:“如有一人欲旅行时,则往询星者,告以生辰,卜其是否利于出行,星者偶若答以不宜,则罢其行,待至适宜之日。人信星者之说甚笃,缘星者精于其术,常作实言也。”③旅人既然虔信择吉,那么吉日既定,则必依时而行。吉日到时,不管你囊箧是否充盈,行装是否完备,家事是否都已安排,亲友是否都已道别,你必须移居家外、城外(村外)。他所能拖延的最后时限,不过是当日傍晚或夜晚。对于恋家者、恋友者乃至恋酒者,在傍晚时分(吉日的最后时刻),在离城最近的酒楼或航船上与亲友道别,诗酒酬酢,既完成了遵奉天意出行的程序,又达到了与亲友热闹话别目的,同时又满足了恋家的心理,真是一个一石多鸟的举措。当晚相知设宴饯别,次日亲友挥手道别,也就是一次出行,多次送别的情况也并不少见。陆游离开故乡绍兴入蜀任夔州判官时,就曾这样演出自己的人生戏剧。他的日记《入蜀记》开篇即记:“乾道五年十二月六日,得报差通判夔州。方久病,未堪远役,谋以夏初离乡里。六年闰五月十八日,晚行,夜至法云寺。兄弟饯别,五鼓始决去。十九日黎明,至柯桥馆,见送客。巳时至钱清,食亭中,凉爽如秋。”④当然,由于观念不同,不管日子吉凶,抬脚就上路的人也有。比如《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就驳回了大恩人甄士隐的黄道出行的建议,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但这是异数,而非常态。所以脂砚斋评贾雨村此举时说:“写雨村真是个英雄。”“写雨村真令人爽快。”⑤
相别时刻往往落在日暮时分,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主客双方共同造成的。说句难听话,那就是两人喝酒误时,废话误时。说得冠冕些,那是酒逢知己,情深意长,难舍难分。妇孺皆知的王昌龄名诗《芙蓉楼送辛渐(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面上写作者清晨送别友人辛渐,但只要我们参阅作者就同一事件同一事间所写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