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7月自考学前心理学密押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答案:D (P17)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2.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A.三角形
B.圆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答案:B (P100)
3.儿童心理发生的基础是()
A.感觉
B.知觉
C.本能
D.言语
答案:C (P29)
4.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
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
答案:D (P292~293)大小规律是指儿童动作发展先出现粗大动作,继而学会精细动作的规律。
5.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答案:D (P121)从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然后是情绪记忆,再后是形象记忆,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气质
答案:(P338)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理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直观行动思维
答案:(P176)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思维在直接感知或实际行动中进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幼儿句型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P237~240)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1.举例说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答:(P428)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或协作关系,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儿童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动作或观点不同发生争论,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导致认知结构的改变,促进了认知水平的提高。
(2)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
儿童通过同伴交往,可以逐渐地认识到他人的特点及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会参与群体的共同活动,以及在共同活动中如何处理与其他同伴的关系;学会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如何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或放弃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儿童的社会技能迅速提高。
(3)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儿童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可以获得从成人那里得不到的心理的满足,尤其是当儿童在同伴群体中被同伴接纳、建立友谊并得到同伴的赞许时,儿童便获得了归属、亲密或自尊感。儿童在情感上得到同伴的支持而产生的安全感、责任感,进一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儿童在和同龄伙伴从事共同活动时,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权威,承担责任,并按时完成任务。儿童正是在这种共同活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渐培养起团结、协作、善于与他人共事以及认真负责等良好个性品质。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4分)
1.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一个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答:(1)①兰兰画画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想象虽然仍以无意性为主,但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②兰兰注意自己画得像不像,表现幼儿开始能对自己的想象活动成果进行评价,这也是有意想象开始发展的表现。
(2)幼儿有意想象的培养:
①成人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启发幼儿明确活动主题。
②准备有关活动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
③成人及时给予言语提示,使幼儿想象围绕一定主题进行。
2010年4月高自学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882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0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 第1-6部分合订本.docx
- 经营场地租赁合同书(2篇).doc VIP
-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服务成本取费导则(2024版).docx VIP
- 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方案.pdf VIP
- 北京市十一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课件(共17张ppt).pdf
- 橡塑制品公司总经理工作职责.docx VIP
- 项目经理部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建设标准 .docx VIP
- m83m84系列【中文说明书】电动执行机构.pdf VIP
- 2022年音乐新课标解读学习课件精选全文.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