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商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doc
广东商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
商帮不仅是区域经济的催生力量,也是世界经济复兴的重要力量。商帮文化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商业文化精髓,对我们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门很好的教材;同时,对完善现代商业文明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中国的商品经济同封建经济关系密切,工商难以摆脱封建束缚而独立发展,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风险太大,因此商业利润多转向地产,变成商人地主。这一点和西欧领主制时期工商业城市发展道路不同。
广东商帮发家致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商业资本不断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广东商帮使资本增值的奥秘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以获取厚利;二是将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而牟取暴利;三是将商业资本转化为土地资本,以求得稳定收入。
投资产业 以获厚利
在明清中国十大商帮中,最早将资本投向产业的,恐怕要数广东商帮了。早在明代,广东商帮的商业资本就已经开始有部分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与手工业生产相结合。在城市和一些城镇中,甚至出现了有些商人直接投资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现象。如南海商人聂天根,早在明正统七年,即1442年,就把商业资本投资于纺织业中。
十五世纪中叶,广东佛山因冶铁业陡然崛起,所产铁锅等日用品名扬天下。明成化、弘治年问,佛山居民更是把冶铁当作谋生的产业,每家每户都有从事冶铁业的。随着佛山冶铁业的不断扩大,原材料需用量也越来越多。从而带动了铁矿开采业的发展。明嘉靖年间,广东的生铁产量已达2700万斤。从产地来说,广州、韶州、惠州、潮州、肇庆、雷州诸府都产铁,而以潮州府和惠州府为最,共有大炉43处,每炉约50人。韶州、惠州铁矿产区的大炉,人数有的高达每炉二三百人以上。
到清代,广东商人将商业资本投入到手工业中的现象更加普遍,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乾隆年问,以生产自鸣钟起家的潘松轩,积资颇裕,以至“有商贾积负至数千元无以催,公注销记籍不问”之事。
顺德县的陈安敬从事丝织,嘉庆年问家中织机由一台发展为三台。咸丰年间其家已拥有织机五十台,雇工上百人,“绸业为一乡之冠”。
清代同治年后,蚕丝出口大增,又推动了手工缫丝向机器缫丝过渡。陈启源在南海简村设机器缫丝厂,“三年有成,继而者遍及数县”。宣统年问人们评议“从前丝厂以顺德为多,南海次之,新会亦有,约近百家。近数年日更多设,其大厂有用至八、九百工人者,大率以四、五百居多”。
1865年,火柴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火”或“自来火”。中国第一家火柴厂,是由广东肇庆的卫省轩于1879年在佛山投资创办的“巧明火柴厂”,比厦门自来火厂早9年。卫省轩在日本大阪接触到火柴配方,便回国开办了巧明火柴厂。该厂日产火柴千余盒,每小盒有火柴50至60根。
受巧明火柴厂的影响,广州近郊的芳村、马涌桥等地先后兴办了好几家火柴厂。特别是十九世纪90年代,火柴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事火柴业的工人达14000余人。其中广州石围塘的义和火柴厂,年产安全火柴6万箱,为火柴行业的佼佼者。
在巧明火柴厂开业的同年,汕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用机器轧制豆饼和榨油的豆饼厂,第一年每日生产豆饼200块,次年增至300块,第三年又增至400块。这家豆饼厂由于生意好,1883年增设一厂,日产豆饼600块。该厂所用原料大豆,从华北购进,产品除供应潮汕地区外,还远销台湾。
1882年,南海盐步商人钟星溪发起,集股15万两白银,成立宏远堂造纸厂。该厂以每年向清政府缴交1000两白银为条件,取得了10年的专利权。其厂址设在盐步,占地30多亩。盐步处于广州和佛山水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便于运输原料和产品,又可解决造纸所必需的大量工业用水问题。宏远堂从英国爱丁堡柏川公司购进机器,聘请英国技师,雇用工人100人,其中有些是熟悉造纸技术的旅美归国华工。这个厂的规模,与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伦章造纸厂差不多,但创办时间比伦章早了9年。
广州服装行业历史悠久,鸦片战争后,学界、工商界穿西服的越来越多,沙面租界内的外国人也不可能常回欧洲去订制衣服,这样西服店便应运而生。这些西服店中最有名的是信孚成记。该店开在沙面旁边的沙基西街30号,老板是三水县人邓月波。邓月波做的西服款式好,手工精,上门订做西服的中外顾客很多。邓月波积累了一笔资金后,在店后开设制衣工厂,雇用手工好的工人,使“信孚西服”的名气更响。
中国第一家民营电灯公司是1890年开设的广州电灯公司,创办人是广东台山人黄秉常,比宁波电灯厂早11年。黄秉常早年在美国檀香山当工人,后成为华侨资本家。十九世纪后期,完成了基本建设的美国不再需要中国“苦力”,便掀起排华运动,黄秉常感到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没有保障,便想把资本转移到国内。南海人张荫桓在1885年出任清朝驻美公使,获知黄秉常的意图后,答应向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他。
黄秉常
文档评论(0)